春十二日

J for Journey

1。剧场训练:球说名字;发声练习,声音的穿透力和身声心的节奏感对位和关系。还有,最重要的,通过游戏去记得别人的名字。

2。当代戏偶简介:操作和结构。

3。操作演练:让戏偶活起来,创造一个简单的小品(Journey)。

—“很累很辛苦!很难啦!”,在要求他们两人或三人操纵一个戏偶时,他们都一直在喊苦;他们终于发现,原来戏偶的操作需要很多的体力和专著力。另外,为了得让戏偶随时随地能“拟人”有生命感,所以操作者必须常常处在不怎么舒服的动作上。他们终于“领悟”了!

—大家都同意因为之前有了传统戏偶的基本功,在操作当代戏偶时有所依据可以借力和发挥。间中的奥妙在于传统偶戏操作里的许多基本功相当丰富,所拥有的动作语汇足以移植到当代戏偶的表演上。

—今天有趣的发现是,原来他们大部分都有传统戏曲的背景,喜欢看或真的参与学习过。这样另一个传统艺术的经验,让他们在操作较东方色彩的戏偶时,更快也更容易创造出偶的许多身体语言(身段)以及和角色特征。例如:两人操作白骨精,唱着“帝女花”,神韵十足,偶的一举一动相当细腻,整体上很有说服力。这不禁让我想到可以借用更多戏曲身段的可能,以作为成品的一个重要建构元素。

—大家对面具偶情有独钟,除了因为可以用到自己的手成为戏偶的手之外,我想,主要还是因为它较“轻”,对他们这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负担没有这么重。这也将成为我的建构元素重点之一。

—J for Journey,这部分本来是希望他们可以为戏偶即兴表演出一段小品,可惜时间有限。除了“帝女花”之外,其他大部分时候自己难免得介入参与小品的创作,同时还得监督“让偶活起来”的从旁引导。下一堂课,希望他们有属于更多自己的戏偶小品。K for 什么呢?伤脑筋啊……

(K for Kick????)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