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的美5

让文字牵着走?
带着文字一起走?
还是让文字走自己的?
而自己走自己的?
又或是让文字、自己还有观众都一起消失?
快也乐?
慢也乐?
快活也乐?
慢活也乐?
乐究竟是什么?
错误应该出现在剧场里吗?
错误应该适当地出现在剧场里吗?
错误本来就应该出现在剧场里吗?
剧场是错误的温床吗?
剧场应该经营错误吗?
剧场是什么?
错误指向什么?
什么是好的错误?
什么错误好的不够?
什么错误错得不好?
什么错误应该错误?
演员应该批评导演?导演应该批评编剧?
艺术应该批评受众?受众应该批评政治?
艺术应该批评真理?真理应该批评现实?
现实应该批评虚假?虚假应该批评当下?
以上是overdose后的胡言胡语,希望明天有一刻安静,有晴晴朗朗的open ended。
我想我只能当下深呼吸了……repetition is making me sick... though it's for good intention。
[Good intention is always beautiful.]

天天游戏

天天向上不好
天天向善比较好
让文字游戏
游戏人间
[每一天玩一个游戏,长命百岁。]

雾里看花的美4

“小动作”和“大动作”是什么?
“剪辑”、“拼凑”、“排列”、“组合”有什么不同?
“为人民服务”的意义是为了什么?红底黄字的设计又有什么意义?
《石头备忘录》里重叠字一再出现的意义又是什么?
《入门指引》的“門”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黑白能够分明吗?
为人民服务是服务吗?
剧场的大“门”究竟在哪里?是台上台下的间隔吗?
边缘:政治边缘,文化边缘,记忆边缘,情感边缘?边缘究竟指的是什么?
指向性vs启发性vs策略性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对话存在于自说自话的时空吗?
IDENTITY的问题需要一再反复地自问自答吗?
BOUNDARIES,是谁做出了的界定而又是谁应该将它撤离?
我在工作坊的边缘还是工作坊的边缘有我?
我在和自己对话还是对话的存在存在了我?
跨越边缘也就边缘跨越了吗?

FORM VS DEFORM

结构 VS 解构

阅读 VS 解读

习性 VS 性向

选择 VS 放空

天天向上,天天向善。

你在阅读我,我也在阅读我,我在阅读你阅读我,你也在阅读我阅读你。

[明天的“刻意呈献”,我只想做到对话和回应,同时尽量“服务”三个不一样的专业。那,我就可以完成我回应和对话工作坊的意义了吧?]

雾里看花的美3

  • 很直觉的感受,希望明天的工作坊会导正我的偏激。想法以下……
  • 今天突然觉得“对话”的宗旨变少了,更进一步的“分享”或“导演功课”也锐减了。相继而来的,是“努力”地去服务主办单位的督促,以便符合赞助单位对工作坊成果的表面要求结果。
  • 导演工作坊,似乎变成“导演异地试验工作坊”,又或是降级为“表演工作坊”……
  • 还有,也强烈感觉到一起上课的学员们正因为得“呈献自己”……为了守护个人“表演魅力”,而把重点都放在自己在舞台上的表现了;回归自己身为“表演者”的本色,希望通过台上的事来肯定自己的表演“形式主义”……于是乎,也似乎忘了这是一个“导演而非演员工作坊”……当然这也不全然是老师们或主办单位的偏差,而是学员们突然太担心自己在舞台上的状况……而忘了如何结合老师们的“引导演化”分享,以“自导互导”的形式,去融汇仅仅三天所提供的“有限”内容……更必须强调的是,至今三天的内容也其实还真的是试验多于导向,少了一种我自己认为“导演工作坊”所应该有的机制。
  • 希望明天有更好的“引导演化”分享,还有不会看到太多游移于表演者和导演之间身份的不安不明,因为今天一再出现在课堂上……
    [大家其实都很“紧/装”,害怕呈献自己的“无知”或“柔软”。我也是如此的。Silence is a perfect way to cover up oneself. Yet it doesn't work for those who is really sincere and less 包装 and those who is practising on it.]

雾里看花的美2

  • “在舞台上求真实,不求好坏。”
  • 解构自己的感官,从结构中去分析,从直觉中去挖掘,从抽离中去回应。
  • 主观vs客观;理性vs感性;阅读vs解读;具象vs抽象;煽情vs抽离。
  • “他”究竟是谁?先让“他”存在,“你”和“我”才能存在……
  • 当舞台上一再出现的文本是“问句”时,剧场“对谈”的意义加深。
  • 节约主义音乐更让人平静,也更煽动情绪;小心许多“罐头”音乐……延伸:“罐头”表演、“罐头”情境、“罐头”思维……
  • 3分钟,10分钟的沟通专著力,这是现代老百姓的最大能耐。这样的设定,将铺陈剧场成为一处更可以贴近的“对话”时空。
  • 题外话:喜欢潘老师的腼腆和真诚,很舒服的一个人,想到可用京剧里的“含”来形容他。石老师也相当有趣,她“守本份”非常,却不总是“文以载道”,完全没有匠气,是一个可以相信的人。
  • 今天发现到有许多中坚份子变得安静许多,这是有趣的现况,就不知道是不是有人也和我一样有这样的感受……
  • 今天主要在聆听和分析音乐和文本的关系,自己暗地里常常会掉出文本而走向分析个别音乐和提供人之间的关系。我的文本不是潘老师的,而是音效提供人的。
  • “对话”这个字眼现在一直在我脑海里打转着(“我”被“他”洗脑了?)。综观现在的剧场生态,如今最迫切需要的不是文化消费,而是台上和台下的“对话”,以如此“本份”去经营的团体真的太少了……我开始喜欢这个字眼了……
  • 除了台上和台下的对话,荣老师的作品中还大量进行着投影文本和(传统技艺)表演者所进行着的“台上对话”(其实,表演者将无视其存在,此对话是赋予“台下”阅读的。也可以说,是观众在看导演的文本和表演者的传统文本进行“对话”,在抽离中,创造出一种是是而非的暧昧台上关系。)……这是他的艺念和形态。我不禁回想起《成人非童话》时自己的选择,那时候只是很纯粹地要强调“阅读”的部分,而忘了“结构”或“疏离”的可能。也联想起李邪经常运用的“广播”手法,那也是固中理念啊……

洞的再现

牙龈有了巨大的洞,还在疗愈中,而之后必须包容其存在于吃喝玩乐……

《到过》的洞,最近才惊觉其存在,根本没有如《成人非童话》时那么刻意去经营过,而如今却变得如此重要……接下来得细细去“填补”其存在的实在内容是什么……

曾经说过剧场是黑洞…… 这也是巧合吗?

人生里有许多自己希望填满却警觉而不被告知的缺口;有时,不禁会怀疑它们的存在是预设挑衅,还是是自己自掘挖空的结果……

洞,似乎在自己的生命里一再出现……又或生命本是黑洞,需要一生一世一再去修补?

而与此同时……要想在洞里安居乐业过日子,去享受它去使用它是难如登天的…………………………………………………………………………………………

洞里嘶喊的回音,吵到的是自己……身处黑洞时,人的感官习性必须重新开始。
[今夜的月好圆好亮,她,也是摄人的“洞”。]

雾里看花的美1

  • 面对面创意人的内在骚动,于是在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中徘徊,在极简风格和暧昧不明的文本中游荡,有点雾里看花,于是决定自己随行随远……
  • 喜欢可以印证创意人和自己谋合的一些剧场态度:
  1. 台下生活的交流和互动是最重要的。
  2. “舞台·空间·跨越”三个层次的要求。
  3. 三个创作时应该一再监视的原点:怎样进行有创意的交流?怎样坚持持续的沟通?怎样推动开放式的合作?
  4. 几个自己很有感觉的提项:文化消费、文化繁殖、仪式、自溺、另类选项、共通的语言、深层的探索、文以载道、分门别类、无伤大雅、不安本份、大逆不道、创意产业、创意政府、创意公民、Lab的概念、还有自己总结的:“历史中的伤痛和怨恨,如何通过文艺的疏导而平反/抚?”。还有,强调台前幕后一体性的剧场生态。
  • 第一天上课,其实除了导演和音效老师,自己觉得最有趣的是难得可以看到剧场的中坚份子是如何在堂上的互动和表现的……
  • 荣老师最精彩的是:头脑思绪和意识形态太清晰了,而且全程没感觉到他年龄所应该会有疲累,即使较年轻的亮先生和在座的许多比我年轻学员们都已经快不行了……佩服他。另外,音效老师显得“平民”而亲切很多,多了一份“自由自在无所谓”的用功和中庸,很清楚自己“陪衬”的重要性和机制。
  • 从南京大屠杀到灵戏……我竟然选了“我什么也不记得……”……,不觉莞尔于自己的选项;同时更加莞尔于他人选项的不同……真有趣。后设再前设,有一种“疏离”却难免“深邃”其中的矛盾和不设防……这是我此刻对创作人的感受:不会怀疑,但有一种怀疑中的肯定,因为他清楚而且非常。
  • 很个人的直觉文字想象重点:包袱的拿起和丢弃。
  • ps: 工作坊之后,痛开始袭击。等一下吃完晚饭后,止痛药,我需要你。
    [上课最大的意义是:跳脱、观察和自省。就是这样而已。没有什么其他的大道理。]

引导演化

当表演者对我说
排你的戏很累的时候我应该如何应对?

当下我无言以对
开始察觉到自己其实在每一次的排练后也很累

然后开始反省是不是自己用的方法和态度出了问题?
是不是自己忘了让表演者有更多呼吸的空间和时间休憩和沉淀?
是不是在面对个别的表演者时所赋予的关注和引导有了偏差并厚此薄彼?
是不是自己无法说服表演者这个制作和表演者之前经历过的有着不同的诠释?
……

表演者的个人情绪和匠气
我应该如何去调理、驾驭、协调和斟酌?

其实坐在排练室里虽然与表演者同在
很多时候
自己却是孤立无援的
因为台上的气属于台上并流溢台下
作为引导演化的人
先得承受
还得按捺时机不轻言易动
得视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反应和调息……
同时却要在有限的时间去回馈、执导、选择和归纳台上的一切……

然而
很多时候台上的人的情绪已是排山倒海的
应接不暇
自己又是那种无法可以轻易忽视的人
于是那一刻
会特别觉得无助和孤独(但是享受的)

排练室的暗流
不是一个看戏的观众可以清楚了解的
那是建立在许多的妥协和规范之上的

我总在表演者走进排练室之前到达
因为需要理清和提醒自己这个空间最诚恳最贴心的存在意义

通过这样的仪式
我必须身负两个重任
我是至高无上的
同时
我也是卑微体恤的
[再过几个小时就要去上课了,功课在手术台前后的痛中若隐若现,无法能很专注地给自己一个清楚的脉络。想来,表演者们也总是积压许久这样的情绪才来到排练室的……现在的我,没有太多时间再思考了,于是提醒自己,就抓出一个信念面对等一下的任何状况吧,还有让手术台上至今遗留下的痛,袭带上场,尽兴表态。]

脑子里的警察

最近,艺术圈里最热情的话题是“审查制度”,大家都支持艺术应该在所谓的制度以外。我没有异议,也很感动。然而,当我再一次回顾每一个正在表态自己愤慨和激动时的艺术工作者之前的作品或来时路时,不觉莞尔……
接着,不禁又想起了那个脑子里的警察……当脑子里的警察退去制服的时候,赤身裸体终究只是一种选择,真的需要如此借题发挥吗?最后一班机制列车,需要的是更多的行动,而不是借言论阐述自己的立场吧!?
天啊,我清楚自己赶不上了这班车了……又或我其实根本从来也没有那么在意过……?又或,我必须清楚记得我从来也不曾买过车票不是吗?

遐想:因制度借机发言,倒不如先回归创作本色,去挑战制度在先?我所知道的重要时代性代表艺术家,好像都是如此这般的,根本不“察言观色”或“见机行事”,因此,我佩服他们的勇气……
我很清楚自己没法超越这班情绪列车,另外,我其实比较喜欢走路,走出自己的脉络……于是,虽然我感到羞愧但不难过。
谢谢这些赶搭列车的人的提醒,再见,我会为你们加油的。加油!
[哎呀,我自己竟然也掉进了机制和言论的泥沼了,呵呵呵……救命啊~]

实践艺术工作于人间

用自己个人有限的资源和能力
去实践艺术赋予人生的真善美
是每一个表演艺术工作者应该多管齐下的义务
殿堂艺术和民间艺术虽然在生态和机制上南辕北彻
但应该遵循一种生命的基本态度
那就是大量的诚意、热情和关爱
今年十一月和十二月
两个不一样的受众群
我希望学习不负他人也不苟且自己
让自己成为一个全方位的艺术工作者
(reflection after sites visiting and rehearsals so far)
[多年后再见乐邻中心的女负责人,她亦如过往,以诚以情尽忠职守,完全没有被僵化的生态和过度的制化所屈就,让人感动,倍觉温馨。]

连续两周牙痛
昨晚回程途中突然极度恶化
于是一夜无眠
捧着下巴痛牙痛头直到天亮
然后匆匆忙忙去找牙医诊治

牙医的结论是:智慧齿和近邻的烂牙必须完全拔除,排期周五执行。

要说的是那种痛
揪心刺骨
让人无法一刻宁静下来

于是想起父亲病时的痛
应该比自己现在的痛还来得剧烈难耐吧
而他究竟是如何久久不愿显露还坚决孤独承受下来的……


让人易碎
想起那时候能够在剧痛中仍继续如常过日子的他
让我心悸

[决定提前接受手术……很期待也很担心……然而,长痛不如短痛矣……想,那不就是所谓的快感经历即将来临前的趣味和忧虑吗?]

那时候


两个不一样的要求,两个遥远的记忆
但如今就都要丢弃了……
回顾来时路……
想起自己当时的“快感”和“妥协”……
自己总在创作时在两者之间来回徘徊
以求不负他人也不负自己……

现在回看

松了一口气

似乎自己还很幸运地有超越了自己的能耐

很诚恳不虚假地做到了服务他人也服务了自己
当时觉得微不足道的信念
如今,永别了
但我不会忘记


[突然记起第四个脸上有痣的宦官,他去了哪里了?回中国了吗?他其实是那时候自己觉得造型最立体和可爱的……尤其是被人点痣后更加钟爱。]

小孩无虑



难得姐姐一家人全勤出席。观察着她的,属于南洋三个第四/五代的孩子们,然后再对应我在岛城看到的孩子们,突然觉得姐姐的选择是对的,是用心的。举例:最小的孩子群群就有着我觉得南洋小孩应该有的内容:单纯活泼,不会太市侩化和过度蓄养化。(不会像个大小孩般地思考还机灵地服务成人们的心机。)


姐姐用的教育方式是比较“开放式”和“放自由”(不揠苗助长)的。因此,可以感觉到孩子没有太担心自己需要一再“跟进”现代社会的模式和要求,他们也更无需去承担大过自己的生活压力,无需刻意为了“求宠”而去符合或配合父母的极端要求。他们被仅仅要求:做能力上可以最极致的自己,并容许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就完成此一阶段应该完成的内容就好了,无需超标也无需成为第一。


看着他们,我完全不担心他们以后会变成忧郁、自责、或容易迷惘的成人;相反的,可以预见他们长大成人后,心灵不会变质,也不容易误入歧途。基本上,姐没有刻意地去培养他们以成为“知识分子”或“专业人士”,更多的时候,她的教育重心是“信、义、和、平、忠、孝、仁、爱”的为人基础和根本。她相信那是人活着最需要的准绳依据……


明明朗朗、宽宽融融地陪着他们成长,他们也就明明朗朗、宽宽融融地走出自己的生命特色。


他们是城里长成的孩子,但我仍然可以从他们的身上,嗅闻到一丝土地的温馨。
[土生土长不崇洋媚外的人,才懂得爱和珍惜自己的土地……]

唾弃

很久没有做这样的剧场训练了
其实很担心自己
这样的年龄、这样的抽离、这样的调整后
就会无法再承受一个剧场人应该有的能耐和毅力……

在走、跑、停、、呼吸和感觉的过程中
我仿佛又回到剧场的子宫
一切关于表演艺术的事
还原我回到最基本的动作

而剧场可以对位人生的想法
今夜我可以肯定是真的

作得好不好已不重要
重要的是
我可以坚守着自己可能疑惑了的选择

这是生命中许多选择中的重点选择
而自己还好没有唾弃过
[剧场和生活有一个共同点:得让身体经常动起来。]

转念

急了
就会失焦

爱了
就会失衡

感动地做一件事
无论外在如何要求
信念一定要清晰明朗

无论外在如何变迁
只要大方向不扭曲
信念可以转念

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真听真看真爱真感觉
[念,是心结,别人打不开就得自行花点时间处理。]

不息

很多时候
会捉摸身边的人究竟怎么了?
还好吗?
想着什么?


不太愿意打破沙锅问到底
因为那不是属于东方的身段和气息


东方人应该有东方人的沟通方式

那就是:
不当场揭破
不刻意执著
退一步
在海阔天空的时候才温和地
诚恳地
设身处地地
慰问关心


即使对方最后左右言他
也可以从暗地里旁敲侧击
默默扶持和等候

人情在东方是包容地
坚守地
放自由地
同时确认对方无论如何终究还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说了那么多
只是在阐述:
太多的东方人在西化中成立自己
而忘了东方式的真情

东方真性情不是一种建立在利害关系、功利主义和个人理念至上的
而是一种圆融、谦让、感恩的气息流淌心底
生生不息
[心心相惜,君子之交。我很庆幸有这样的一批人在我身边;而我很荣幸我能在他们的身旁。]
[……我们相信“不离不弃”的崮中真性情。]

剧场是一种执迷不悔的信仰
否则
它无法颠覆

表演是一种孤芳自赏的寄情
否则
它无法清醒

生命是一种爱的乱奏与蜕变
否则
它无法成立
[生活是一种反复无趣中求新意,否则,它无法继续。]

黑洞

我坐在黑暗的观众席一角
我意识到自己太清醒
有着太多的岁月包袱和世俗的自以为是
让我无法如孩子般地很纯粹地坐着
(即使再怎么纯洁的孩子也无法去除人世的洗礼)

我要的不是台上的刻意
也不刻意要求台上讨好我

我要的是台上发生的事能够让我最后安静下来……

我希望台上发生的是用真心和诚恳的
(不会让人觉得那是花前月下而已;而我太容易察觉其中的氛围:谁在“表演”,谁用真心掏心掏肺……)

我处的人间是真相的匮乏
还有生命的寂寥
台上已无需夸张

空的舞台
有空的美

一个表演者走过舞台
也有过的美

这个空间
这个黑洞
当走出去时
让我可以衔接外面的黑暗

我坐在这里
因为我需要提醒
而不是轰炸

我是观众
我是表演者
我是人
我是生命
你是我
我是你

我在观众席里
看的
是一个表演者的来处
一个导演的过去
一个制作的诚意
还有
一个人间的虚拟

…………
如此说来
剧场的意义
不仅仅是为了观众而存活着!?

[剧场太刻意,而忘了刻意是经营。]

最初与最后

终于在网上找到了这首年轻时候钟爱的的歌曲:Coinleach Ghlas a Fhomair
也第一次真正地搞清楚歌曲的内容说些什么……

最初的感动永远难以忘怀
因为和自己当时的机遇和情感紧密相连……
爱这首歌
我在死亡的那一刻
会冥想冥听
因为生命如此美丽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xANKD-Ww8&feature=related

[人太爱自己,而忘了爱是一种给予。叫爱太美丽。真美。]

片刻永生

淋着雨上山
在路上看到这些短暂的生命
多看一眼
猜测明天它们可能就不在这里了

心情突然变得格外明朗
片刻是永生
[永生是当前]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3GO1URJKOs&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I0HtYeQfHY

[魂萦梦牵的歌,因为它走进深山田野,让人渺小不膨胀,让人回归天地共融的可能。]

习惯好坏

我有一个习惯的好坏

那就是
总会自圆其说地
总会前后左右地

自说自话
自以为是
自作多情
自我了断
自我肯定
自视抬高
自取其辱
自我放纵
自相矛盾
……………………
那就可以
自由自在吧!?
[刚刚有人跟我说:人不坏,别人不爱……好,需要更大勇气和收拾残局的能力。]

打开窗

生活中有太多需要依靠自处能力去度过、超越和驾驭的人事物

朋友说的好:
当人遇到压力和不如意的时候
极度希望自己可以独立、单凭自己的知识智慧和生活历练去克服
然而
不是所有的际遇都能如此理所当然轻而易举的应对解决的

终究
人本脆弱……

于是
一旦无法自持时
就会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挫败而自责
沮丧而忧郁
怨怒并愤世嫉俗

这个时候
外界如何介入也无济于事
因为封闭的心灵自伤和被伤太重……

也是这个时候
才是考验人活着时自处能力的关键
需要的是时间和空间的给予以换回自己的勇气和信念

生命是一条永无止境成长进行式的路
一步一脚印冷暖自知
然而其实也可以不孤独寂寞
因为只要愿意放下
谦卑地承认自己的寂寞、脆弱和缺乏……
所谓的尊严可能不再是最重要的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SeqGBr7n3w


因为总有一扇窗
是打开着的

你不打开自己的
就不会看到对方的

人必须如此相信着

[其实应该说,先是自己(我),自己(我)应该如此相信着。]

设制笔记36

试验在身上

养戏养生

养戏是一辈子的事

一场演出如果没能长长远远常常时时铭心挂念(台前幕后观众)的话
那值得怀疑它存在的意义(而不是它落实的价值)

戏是来养生的
[养生无关健康,关心灵;又再为自己留下台阶梯了:)]

设制笔记35

试验的开始

信而仰

《Unmistaken Child》

  • 信仰让人落实存在的意义。
  • 对我而言,这是一部关于人生在世,必须找到自己信仰的一出纪事电影。诚恳推荐。
  • 另一个重要的主题是“付出”或“给与”;人在内望时,应该做出更大的外寻动作,以便在内外合一的时候,能与天地共融。
  • 一辈子给自己一个最大最远最困难的目标,活着为它,可能在琐碎贫乏的生活中,也就不会那么容易寂寞、孤单、迷惘和落魄。
  • 真正的信仰,是走在人群和天地之间的。
  • 人是卑微的,所以因信而仰。

[真正的任务完成:问心(自己和他人的)无愧。]

外国月亮

《Eonnagata》

  • 跨源流越国界的合力创作,缺成熟度,缺灵魂主轴;若将灯光音效机关一倂拿走,将更能看到整体的空泛和混沌。
  • 没有太多对生命的新诠释和注解,只有一些简易却有待演化堆积的素材和内容,像是在为合作而合作而执行完成的演出,了无新意拖泥带水。
  • 比较可取的意象只有:桌镜和手术台的情境铺展。
  • 我隔壁的“观众”比较精彩,但他也令我头痛不已……
  • 2010年,岛人城民依旧服务这样的迷思: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台下的掌声说明了一切,殿堂的包装胜过一切。当艺术一再被要求殿堂化的时候,贩卖意识形态变成是一种最好的文化和政治行销利器。
  • 西方向东方取经,似乎无法媲美东方能融汇东西文化精髓的能力。(想起刚看过的,虽然有待商榷的《影风》。
  • 我想起前些时候看到南城舞蹈小品,它其实比较精彩,比较贴近生活。

[常常在决定喜恶时,会担心自己是不是也划限了自己的外来……]

最考功夫的不是做得对不对够不够好不好恰当不恰当
而是
[其实还有一个症结:做些什么?……]

圆桌

我喜欢桌子是圆的
人团聚一桌子
视觉听觉味觉感觉可以四面八方来回旋转
思绪话题情感总有圆心前后左右延伸游荡

因为喜欢圆的融汇贯通
也所以才会体恤菱菱角角面面俱到的存在对立和封闭
[喜欢筵席上的轮盘设计,是该嘉许的人性设计。]

人本义务

刚刚开了一个“人本自然”的脑力激荡会议
觉得自己有点“人本妄想”……

其实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会议
每一个与会人士都有诚恳而关爱
更有独到的见解
还很努力地希望以“小我”可以完成“大我”

然而自己就是总不时有一点点地晃神
感觉自己好像身处山中俯瞰人间
却忘了一踏出门就是山,林,风,云,水,气……

艺术工作者真正的义务是什么?

想起在路上看到的彩虹
一年里难得看到一次
于是
就这样地看着它许久
直到它在视线的范围以外

在城里生活久了
最后还是会以人本群众为存在基础
也难免会忘人人本自然的事
这样的际遇是正常的吧!?
[最近又有离开城市的冲动,“入世”和“出世”一再拉扯。很想找一个不需要“义务”的地方放空,就这样地“抽离”出来……这就是艺术工作者的最冠冕唐璜的“借口”了吧……呵呵,人本“不满现况”是症结才是。]
“服”是什么?
征服vs舒服vs屈服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bdCnSP6dV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R4kvDqoH0Q&feature=related

[征服是勇气,舒服是福气,屈服是节气。]

坦荡荡

几个有关坦荡荡的想法:

1。告别一段情感后,如果可以直视留下的证据并与他人轻松回顾分享,那是坦荡荡。
2。如果在职场之外能卸下职场的包装、义务和身份,然后表里前后如一地去面对同样的人,那是坦荡荡。
3。如果可以不以第三人称,或以冠冕堂皇的知识理论,或左右言他声东击西的方式……直接了当……义无反顾……即使会后悔或伤害了他人也去反馈反映反应……那是坦荡荡。
(应该还有更多例子。)

坦荡荡真好。
但坦荡荡绝对会让一个群居的生命付出代价。
然而人生何必朦朦胧胧?

坦荡荡唯一的原则是:真诚却不自欺欺人。
其实,真难。
至今,有幸遇到的坦荡荡的人,还真不多。
而其实总察觉自己老是做得不过。
[又想起那个躲在大脑里,自动消音,自愿肃清的机动警察……]

重心

生活需要有重心
不止一个
也无需太多
选好了就实践
重心会越来越稳
心情也就会越来越踏实

稍稍有风吹草动
根还是老老实实
[有重有轻,才能意识到中心。]

设制笔记34

他们说看到城里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