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三十二日

"Focus! Focus! Focus!"
“专注!专注!专注!”

—一旦爱之深,情之切,成效不彰的时候,情绪处理就是不对。

—无言以对。

—得好好地自我检讨。
[当迷惘时,安静下来,冷静思考,蓄势待发。]

好的

我们见面好吗?

好。
九点好吗?

好的。

迟到了。
也就没见到面。


可能没见到面,
也是好的。
[又或真的见了面,也是好的吧。]

“让自由”的一代

同样的素食档口
坐在对面的老太太是福建人
清早就独自一人从Tanjong Pagar 走到这里烧香拜佛

我用很破烂的福建话和她沟通
她有着本地人惯有的态度一句没一句(疏离,是这个岛城的特性。)

我问她:就一个人?
她说:习惯了。

我问她:经常来这里?
她说:到处去。四马路的观音庙很灵。

我问她:没有其他人一起?
她说:就一个人。

……

和档口的Auntie熟了
她总会在没有客人的时候
坐到我的身边

今天谈到很多年轻岛人会离城到中国去
她儿子就是其中一个
她说: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到处走。
我说:那也很好,在年轻的时候出去走走看世界,在适当的时候才选择自己喜欢的最终落脚处,无可厚非啊!
她说:没错啦!

……

两个年进半百的人
一种“让自由”的选项
我们是全球化生态、无国界的第一代

[最后一次,和Auntie说:后会有期了!她回答说:有缘还是会再见的!]

春三十一日

"Arts is not a thing; it is emotions."
“艺术不是一件物品;它是充满情感的。”

—今天只召回说书人、女娲以及购物者。受众人数变少,个别关照也就加强。于是乎,这些长者有更多自己的时间进一步处理自己该负责的演出部分。(会选择这些人回来的理由很简单,她们负责的部分将为整出戏画龙点睛,如果她们无法撑起,整出戏的质感也就降低。)

—群戏中,终究还是会有人得到较吃重的环节而有人被稍稍忽略……常常,我会有点难过,因为意识到人世无完美的终极关照,无法真正地平等对待每一个人……

—Daisy主动为大家修改剧本,她跟进彩排的变更,希望演出前让大家有一份最新最即时的文稿。这是很贴心的表现,很感谢她。

—Lesley今天的表现更自然了(虽然还是有很多自圆其说,很singaporean 形态),但可以感觉她真的很珍惜这个能表现和突破自己的机会。整个引导过程中,我也找到了她比较适合的“动物性”表演形态。

—Irene主动说女娲的脸太“男人”了,她愿意为女娲换上一张较“女性”的颜面。当下,我当然有一点抗拒,因为担心艺术审美观又掉入群众的迷思。一番沟通个别的想法后,我决定让她负责,理由很简单,她的出发点很纯然起始自她的投入感和用心;面对这样的“好意”,自己应该欣然接受让步才对。

—雅丽问我:是不是我们太笨?我回答说:其实是我们的时间太短了,所以需要更多时间练习。想来,这样的答案绝对无法满足她。莞尔。

—第四次被邀请一起去吃东西,我还是拒绝了。自己还真是觉得自己太怪太扭捏了,为什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呢?……殊不知,原来自己也中了导演和班底疏离之必要的taboo;而疏离之必要,是不是让整个剧场机制会变得更好,那是我应该继续思考的课题……

—和C分享了剧场的现况。虽然无能为力,但很认同彼此的想法。老话:叫艺术太沉重吧……依旧期待有更多“人性”、“踏实”的生态气候。

片刻享有

无怨无悔地活着
存在于片刻的温馨

即使大部分人弃你而去的时候
你还有少部分人(或仅仅一人)跟进你的选择

让另一个生命个体懂得自己的生命个体的时候
是一种喜忧参半的享有

窝心
掏心

暖意

[每一个人必须决定和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定义和密码。]

春三十日

" Teachers open the door, but you must enter by yourself."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关于教育,是一种拔河似的拉扯。

—关于人性,是一种难以解构的矜持。

—关于付出,有得必有失。

—关于人与人之间的体谅,只好忍耐、期待、不执着。

—关于人性,让邂逅美丽,让彼此珍惜,放下后才能再拿起。

—关于任务,由内而外,由外而内,来来回回地,永不停歇。

—关于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关于人事,听天由命,但背道而奔驰。

—关于你我,没有你也就没有我,没有我也就没有你。是美德。

—在自己无法掌控的时候,付诸天命,适意而为吧。

—过客,缘起不灭……

[十六个人,十六个的独立个体,十六种处理和磨合的过程,要心心相惜,共赴一个目标,何止以一百个小时而已。心,得很宽很大,学习着。

今天突然才惊醒发现,这是我至今所面对过的最大台上组合数目。不放弃任何一个人,是我最大的考验。]

话长说来

回到自己喜欢的素食档口用餐
坐在对面的是一个年长的出家和尚
虽然是出家人
却是满面风霜

我问他:是什么时候看破红尘的?
他说:三十五岁的时候。
然后接着说:有点太迟了!如果有缘的话,希望可以更早点儿。

我问:为什么这么迟?是什么原因才决定出家的?
他说:说来话长……






人生际遇
多变难料
然而一切似乎冥冥中早有安排
曾经修了什么样的业障
也就会结下什么样的因果

看着他的背影离开时






[想起《红楼梦》的那首……世人都晓神仙好………………]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yL24RcDJVA]

春二十九日

"Every exit is an entry somewhere else."
“每一个出口处是另一个入门处。”
~Tom Stoppard

—完成了第四至第六场的基本台位走向。其中,第五场是全剧的至高点,花了很多时间寻找和试验大家比较能够掌握的表演形式。

—购物者的表现很有进步,虽然“动物性”降低,但“侵略性”增高。Susan 的一言一语比起之前清楚许多;而Lesley也变得比较能投入,不那么装腔作势。彩排结束时,要求她说话时要更生活自然一点:“就像现在你和我说话的感觉。”……

—女娲二人组在结尾部分,情感表现相当投入,但在技艺上有待加强。

—大家,包括了我自己,都很容易健忘。这可能是在勾勒台位走向时有太多的更动,所以大家无法消化沉淀,重新启动。

—接下来的任务将着重于“解决技术问题”和“堆积情感世界”,加以大量的连排,让大家更熟悉自己在群戏里的来龙去脉。

[这几年,自己每一年都有不同“艺术教育”的受众,从幼儿、小学、中学、大专到长辈;从教课、编课到导课,一关过一关,一再地更新换面,从事着不同的“教育”实质内容,是一种幸运。感恩啊。]

饭香

糯米饭
$1.20、$1.50、或$2.00一盘

档口在牛车水小贩中心内
有四十年历史
微咸但不粘稠油腻
只有糯米、花生、再配搭一层加工的干葱

掌舵的俩位老先生
一个服务一个添装
笑容满满

中元节集体祭拜的中午
大部分的档口乘机休息不开档
但他们依旧营业
因为这里有太多孤独老人需要经济实惠的温饱

这是一盘夹杂着古早味、草根味、人情味、清香味的糯米饭
吃它不仅仅为饱满美味
更多是希望在时代变迁洪流里
品茗残存尚留的清贫与暖暖

春二十八日

Z for Zoom
-amplify your emotions and energy; performing arts are larger than life
Z 是缩影
-放大你的情感和能量;表演艺术大于生命

Notes重点:
Mannerism and Style in Characterization 角色的表演风格和行为主义:
1。女娲Nuwa: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style 传统戏曲手法
2。小小人Little People: puppet-alike 戏偶化
3。购物者Shoppers: animalized 动物化( an animal kept in the human body 身体里困着一头兽:虎、狐、龟、兔 tiger, fox, tortoise, hare)

—C 的办事效率和配合度超强,一个小时里就用纸皮制作了四只替用的麦克风,彩排结束时还提说会重化底部以方便长者们使用。对这批表演新鲜人来说,“具体”和“实质”的道具等等剧场元素是不可或缺。谢谢她。

—今天很多时候,自己的潜台词是“杀鸡儆猴”,有好几个人不幸被我“开刀示众”,包括了Daisy, Susan, 雪玉和香妹,而其中最惨的应该是Lesley吧。虽然事后和大家道歉说自己今天太pushy,但就不知道是不是有安抚到她们了。明天得好好弥补。

—引进“动物化”概念时,做了相当长的基础练习。本来以为通过这样的切入点,会让购物者们更容易进入角色的扮演,以及参与和创造角色冲突的境域,然而之后才发现大家反而被新加入的表演风格“困惑”着。当然,那也很可能是因为大家无法现学现用,有待明天仔细观察。

—要求大家突破自己,在表演时有多元层次的内心戏,然而大家的领悟力有限,无法当下消化我所说的。后来想了想,自己的要求可能也太苛刻,她们毕竟还是新鲜人,在技艺上还在初学阶段,有点超之过急吧。不过值得高兴的是,大家似乎都明白我在说的到底是什么;没有对牛弹琴的感觉,多多少少意识到了什么是有层次、有机而深刻的表演境界,至于能否在有限的时间掌握此一技巧,已不是重点。重点是:她们超越了、颠覆了自己的“僵化”表演概念!

—经常和朋友说,为什么要接近表演艺术,因为要更懂人生;即使不能成为一个很好的表演艺术工作者也无所谓,这条路绝对会让自己成为一个很好的艺术鉴赏人和爱好者。

—带领这批长者,以上是我唯一且最重要的一句潜台词。

—机会教育、因才施教,我还在想着:今天我有做到吧?加油加油加油。

强迫症

强迫自己
就得先强迫他人配合自己

被自己强迫时
有自虐的快感
强迫他人时
有施虐的暗爽

激烈的
刺麻的
极尽疯狂的
享受着如癌如癫的心理症状


玩弄着垂死挣扎的鸟
血痕
一路


选了暗处
等着死神
迎接

鸟躲过人群
腐化
被遗忘


活着
怡然自得
日复一日

春二十七日

Y for Young at Hearts
Y 是心境永远年轻

—发现舞台空间不如想象中的深,所以调整了进出场的基本位置。

—可能是因为场地的更换,“外星人”和“物体飞行”晋级练习时,大家不如上周那么的投入,还在适应新的排练空间。不过这次回到DB,才察觉到排练室里的声音传递很“虚”,整个空间也稍微阴暗,容易让人“放空”,气场也显得黯然低糜。有机会会建议DB改善照明设备,好让整个空间更充满活力和“生命气息”。

—为了配合宣传短片拍摄,所以没能一口气拉完整出戏,进度稍稍落后。在拍摄时,大家特别努力和用心,有“见棺材掉泪”、“起死回生”的整体表现。哈,可以强烈地感觉到大家的危机意识现在比我还强。

—Lesley的应变能力就像她的个性一样,是属于“自封性”的,还在思考如何引导她入戏。四个购物者中,较为担心的是她和Susan。

—得重新规划和分配任务于“垃圾飞行”的部分。

对自己任性一点儿
就会觉得自己年轻一点儿

春二十六日

X for X-factor (in performing)
X 是(表演中)的亮点

· layer up your performance 有层次感的表演
· turn all theatrical elements into your second nature 将所有的剧场元素幻化成你的“第二自然”
· one show, one life 演出一次,活了一次

—和大家讨论《UP天外奇迹》的观后感想时,发现大家都满喜欢这出戏。但当问大家整出戏提到了什么样的社会课题时,大家似乎只看到“弱势”中的老年问题,却没有能更深入地挖掘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还有结合自身经验推断出的。亦如许多岛人看戏只看“故事”,却无法进入“第二层次意识”,“解读判断能力”相当被动。

—很直接问大家准备好了另一半将“逝去”的必然道理吗?大家的回应是:要懂得和学会接受。

—玩“外星人”游戏时,发现大家已经是很好的游戏人。

—“不明物体飞行”练习时,大家的肢体动作表现相当有可看性。自己从中也开发了偶戏操作练习的另一个可能性——“意图”必需“融会贯通”和“延伸”所见所闻所学做盗;“意图”再怎么简单也可以发展成多元有机的表演契机。

简单的存在主义

当你和我都不放弃的时候
我们深深感觉人性的丰满
我们如此地执着于一些
可能没有人太在意的事
盎然跨步往前
士可杀不可辱
即使筹码有限
却愿意勇敢投注
人性的尊严
人与人之间的默契
在此时此刻显得分外珍贵而贴心
存在
原来再简单不过
存在主义
无法孤独成形
必须借着对比而成立

无所谓












有人懂

直接和包装

(刻意)
(刻意)
(虚假)
(虚假)

风格、使命感如影随行

《灵戏》

—这出戏,让我联想到人的生命旅程:当人是小孩的时候,父母是他/她模仿的对象/偶像。少年叛逆时期,他/她却会尽一切可能离经叛道,以便完成独立的个体。而在青年时期,他/她成家立业,树立个人魅力风格。与此同时,意识到自己原来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中年时,回看自己的人生,才突然感悟于自己和父母有着太多相似或共同的人生理念,更能体会父母之前的用心良苦。于是乎,父母循循善诱的教诲如鬼魅般影响着自己接下来人生道路,挥之不散,如影随行……尽一辈子,我们希望成为比自己父母更好更不一样的另一个人,而骨子里,其实和他们没有太大的不同。

—看了整个制作团队的成员名单,发现台前幕后有很多自己一再跟踪的艺术创作者。在这出戏里,可以发现大家的风格也如影随形行从另一个制作延伸到这个制作。莞尔。我想,风格的延续是好的,毕竟这些创作者的艺术动机和手法都很踏实。虽然希望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他/她们,又或者说,希望看到他/她们在这出戏里有所“突破”、“自我颠覆”或“意料之外”……结果,却没有太多的新意新鲜事。然而,还是觉得他/她们是值得等待和期待的,因为他/她不是哗众取宠的人;关于艺术,他/她们不随波逐流。

—曾经参与早期的版本,虽然只是一个“黑衣人”角色,而且时过境迁已经十年了,但依稀还记得当时自己不在台上时,台上的表演感染力是如何“征服”了在侧幕的我……相对于大剧场的氛围,这次的诠释显得单薄无力,其中,语境的美更多已被“多种语言演出”的选择削弱了。

—另外,表演形式(Noh)的选择某种程度上也局限了情感的流露,不是所有演员能够胜任(除了“妈妈”这个演员能够胜任而且突围)。全新安插的几个创作片断,也没有能拉近时代的距离,反而凸现了整体制作里“求新求变”的刻意。

—一切走的是简约风格,但服装设计却有很多表现的可能性,是唯一可以把玩、身体以外的元素。很可惜的却没有被善加利用发挥,演员里只有“妈妈”是唯一一个能够化简为繁,善用服装的,简单的一块布在她身上手里,变幻成许许多多的意象。

—戏的后半部分堆积得相当勉强,可以猜想到又是排练时间有限吧。还好“男孩”的结尾相当有力,为旧瓶装了新酒。

—整体上,切割解构的部分不是不好,只是觉得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再斟酌再修饰再铺排。

—和朋友说:男孩,不需要厚重的服饰,丁字裤可能会是更好的选择。

—当使命感如影随形,充塞在每一个制作环节里时,它只能成为一种气候,在岛国蔓延开来……至于能否成为一种“再造”或“重生”的力量,则有待时间来滤清、沉淀和审判,也才能一窥端倪,确认或归类今日的动作是不是开启了另一个文化的篇章。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后人除了乘凉,和老树为伴……我想,也应该勇敢走出树荫,不忘了种下更多的新树苗吧。

—如果这出戏是为了延伸前人的信念,我真的很希望今天看到的,是以《灵戏》为基,聚大量工作坊全新小品,并专研开发堆积而成的《灵戏》新篇……那样的话,意义也就更大更深刻吧。

— 演出节目单也暗示了一切:叫文化情结太沉重啊。

—我依旧记得当初的样子!至于现在的样子,我能不能在十年后依然记得?……没有把握。
[还记得阅读余秋雨《文化苦旅》的其中一篇“这里真安静”时,很感动。尤其有机缘进入实践后,目睹和参与郭生的《灵戏》后,觉得岛国的日本公墓真的是人间“静”地。这出戏,可能不够安静吧,所以自己有所保留。又或自己不够安静,太不安静了……]

心静以动






















春二十五日

W for Who? When? Where? What? Why? + How? (5Ws & 1H)
W是:是谁?什么时候?在哪里?发生什么事?为什么?+怎么做?

—终于拉完了第三场的台位走向。

—今天第一次感觉到大家的气场比较集中,也可以看出大家真的有在家做功课,态度极为认真。

—推荐大家去看《天外奇迹》,希望这出戏能为这些长者们加油打气;没想到反应很热烈,马上三五成群约好了时间。

—可能是自己太“强悍”,今天竟然没有人抱怨我不够“凶”。

—“强迫”说书人丢稿,加强她们的危机感,结果她们的表现还不错。

—“解活结”的练习时,大家都能身心合一地集体解决问题,而且还做得很不错,心里偷偷欢喜;他们突然间一点都不“老”,活力十足,乐在其中。

—更换第三场结尾部分时,发现大家“当下反应”和“即时执行”的行动力加强许多。好事。

—美英很高明地帮我,代替大家问了一个她其实很清楚答案的问题,她很替那些“恍惚派”人士着想,用心良苦。而我却当场揭示她的好意和动机,有点内疚。(自己又不是在主持什么清谈节目,太不尊重了,得自省。)

—排练前,和雅丽、月秋和玉婵聊天。时光突然倒退至六十年代岛国的生活气息:左倾、右靠、共产、资本……唱过的歌、春天划船湖、三句半、日本花园……郭生、春蕾、海洋……真是叫人向往的年代。也才发现,她们原来在年轻的时候也就是所谓的“文艺青年”。

—常常觉得排练的过程比演出的结果来得重要。排练过程中,除了关注戏的质感,同时还得关照每一个人的个性和能力,所以会看到更多“人”的元素和氛围。仅为演出结果而排戏的话就太急功近利了。尤其是当看到每一个参与者在过程中有大大小小的收获时,戏剧人生的道理也就不那么肤浅和一厢情愿了。戏剧成为丰富生命的一种选择;成品是人生的放大,过程是生活的延伸。

日夜

在夜里醒来
在日里睡去
在夜里睡去
在日里醒来

白天黑夜
睡着或醒着
都是惘然

感觉自己的身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任其选择
任其游荡

了解自己的良心
懂得自己的喜恶
日日夜夜
总在醒或睡的来回两端
漂浮不定
[自己的身体真正要的是什么?一种能量的穿透。]

夜兽

亮着双眼
摒住气息
拭机行动
突围群雄
猎食求存
像一只夜里的兽
二十一世纪依旧
[人性中的动物性/野性,是最初最直接的反应,需要一再重温。]

完毕症候群

Z说
很久没有post production blue
最近的演出回来了
又有了那种存在或不存在的极端空虚感
(前一句是我自己的诠释)
回看自己
存在不存在的价值观
空虚不空虚的生命态度
已经不会因为就一场演出而刻骨
因为每一天
都会发生好几次
[我有未完成症候群问题]

两极化

我是对的
所以你应该跟我这样这样做

我是错的
所以我应该跟你那样那样做

两极化
轻松
分化
简化
异化

不轻松
消化
人化
焚化

阴阳不调
人鬼疏途

新的

听说办公室整修完工
新的气象
新的配套
新的面向
新的机制
新的氛围
新的开始

一切很新
应该会很陌生吧

自己SOHO久了
竟然会觉得新的很好
旧的也无所谓了

反正自己再也不会用到
所以很期待下次回去时
它会以什么样的样子迎接我

行者无疆


We are not actors
We are performers
Not only in arts
But in our real lives

拥抱窘境

after contact improv
these words keep running in my head
EMBRACE THE AWKWARDNESS
not only physically
but in real life
[之前用了“拥抱尴尬”,觉得不妥。毕竟尴尬短暂,窘境漫长。]

春二十四日

V for Voice Projection; Not shouting, but project your voice to fill up the space.
V 是发声;不是喊叫,而是让你的声音充满整个空间。

—以上只是意识提醒。之前做过相关的练习,所以基本上,大家发声的力度,声音感染力还相当稳定。

—第三场严重卡住。这几天得思考和推敲着如何应对;是丢弃剧本里较“扎实”的铺陈?还是简化之以配合大家的能力?又或是寻以其他呈献方式来突出中心思想?……头痛啊……

—花了很多时间在“带戏”,以便每一个角色更清楚自己的角色特性和来龙去脉。大家的表演基础本来就很弱,在创造角色上也相当表面化(还真的不知道之前他们究竟学了什么),所以时时刻刻都在更替不同的方法引导演员进入角色的表演路程和风格。

—Susan说我的进度太慢了,但后来又补上一句说那是因为每一个人的表演能力乘差不齐,所以一旦得照顾“弱者”时也就会忽略了那些“强者”会游离(其实他们每一个的表演能力都属于中学水平以下)。其实更玩味的是,我的观察反倒是这群一起活动的老人家,暗地里彼此会分帮派,比强弱,虽然不至于勾心斗角,但彼此间总是有看不顺眼的时候。谁说老了就不惑呢,私心和自尊可重得很啊(人性就是这样有趣,真可爱。)。还好之前作了很多正确意识灌输的活动,大家也就能退一步以大局为重,以群体利益为量。否则,这出群戏将更难推动了。

—就要离开Tapac,得赶快借有镜子的优势,完成更多画面的构图。

弱势自强

《Up天外奇迹》

—很自然会联想到宫崎骏的《霍尔的移动城堡》,虽然房子/城堡飞起来的动力不一样,超现实和童话般的营造却总是让人亢奋而向往。人总是希望跳脱乏味可陈的现实生活,对神秘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并期待冒险。

—比较两者,觉得《霍尔》略胜一筹,城堡飞起来之外,房子本身还充满着神秘的生命力。另外,在《霍尔》里,没有坏人的存在,或者说,所有的坏人坏得有来龙去脉。所以整体而言,《天外》虽然也非常“人性”,却少了“灵性”的部分。

—很难得的,迪斯尼第一次以“没有观众缘”的角色为主人翁——丧偶的老先生。美国的社会老化(其实是全球化现象)也相当严重,竟然能将主流流行文化锁定在这个课题上,想必在创作和制作过程中会有很多需要去“劳心说服”和“不予妥协”的时候,难能可贵。

—这是一部“关怀弱势群体”的动画电影。全片出现了许多的弱势典型:乐龄人士,亚裔移民、濒临绝种的动物(鸟)、强权下的被迫者(狗)、经济压迫(城市规划/发展商)和文化边缘化(探险家)等等,一再提醒着主流和在位者在“幸福”的时代里,除了积极全球化经济发展外,更应该回归社会工作,扩大关爱,为以上典型多付出一分力。(当然,这是我一厢情愿的理想解读。)

—相对以上,它更提醒着弱势者得自强自救,唯有真善美的人生才是大任。

—Pixer虽然被迪斯尼收购了,但在人文关怀和艺术创新上依旧坚强,没有太随波逐流。(温馨一直是它们的品牌特征,这次有大篇幅的营造,几乎占了戏的四分之一,相当勇敢。)

—在画风设计上,这一次唯一的败笔是人的部分很精彩(尤其是老先生和老太太的部分),但动物的造型却太“卡通”,一并放置在同一个画面上时,显得格格不入。
[发现电影动画有走向3D制作的趋势,心里有点担心。首先想到的是,剧场客将更大量减少。(当然,剧场经验绝对是特立独行的,然而强势的多媒体技术难免会影响剧场的生存条件。)另一个想到的是,当人一再追求感官的“刺激”时,心也就越来越被动参与了。]



高招的宣导

今年有两个吸引我的环节:
“最后的甘榜”和“钢管表演”

借全岛最“普及”的宣传管道
慎有其事却轻描淡写地标明立场
确立未来的经济和发展
解释在位者的用心良苦

于是乎
“最后的甘榜”依旧无可避免地成为最后
“钢管表演”暗示了娱乐商机的必然走向
不用吹灰之力
也就完成了心理建设和人心收服

这是最高招的宣导方式
吾岛将国富民安代代荣耀

心情变改

改变心情
有人会剪一个全新的发型
有人会出国旅行
有人会谈一场恋爱
有人会看一本书
有人会重新布置家居
……

心情可能还真的改变了
然而又能持续多久呢?

组成自己的存在元素
不仅仅只有自己而已
还有更多外在的人事物
而这些无法弃舍的
是不是也应该先稍作处理一番呢?
转移视线
没有看到了也就算数了?

周而复始地
寄情于物
没完没了的
短暂抽离
人总觉得一切应该会变得更近己意
却忘了关照身边那些无法“改变”或等着“改变”的……

心情若要彻底变改
得付出的心力可能是无法衡量的吧

春二十三日

U for U own the stage at the end
~ ”make sense” every moments with your own interpretations

U 是 舞台最终是属于你的
~ 分分秒秒以你的“诠释”赋予“感受”和“意义”

==〉Unity of Body and Mind 身心合一


—面对十六个人,给于平等的关怀与学习机会(因材施教),是相当苦难的;在有限的时间里,不为达到目的,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人,而一再回归“传承”的动机和意义以执行之,的确相当考功力、冒险和有压迫感。无论如何,还是希望能将以下的概念落实并传达出去:剧场,可兼具“群策群力”和“立异独行”于一体。

—如所预料的,以“人戏”为主体时,排戏的速度也就加快了。之前五六次排练才完成一页,如今一次的排练就完成一页半!追根究底是:群戏vs 个人角色表演的不同,还有偶戏vs人戏的不同表演导向。

—复习第一和第二场时一团大乱。虽然是预料中事,但还是有点为自己无法按捺住“情绪”而有点自责。虽然许多人之后还频频向我道歉(内疚自己的功课做得不够),但自己还是觉得真不应该用比较负面的处理方式去应对大家。作为一个“引导人”,自己的气度和能耐还真的有待加强修炼,更何况,大家还真的拚了“老”命在学。深深呼吸!

—Doreen今天的表现很好。

—“纸”元素是正确的选择。从第一、二场的布,到第三场的纸,表演形式和风格的改变应该可以吸引住观众的目光,而大家也因此学习着另一种的表演风格走向。松了一口气。
[A Fong 喜欢在排练后和我分享观察。今天在到地铁站的路上,她一直说我们这个团体做戏的感觉很不一样……到站分开时,我按捺不住透露,其实如今大部分团体在处理人际和创作上都相当雷同——急功近利,我现在处理的方式已经不是主流的方针了。

回家的路上,突然有点失落,缅怀起曾经拥有过的群体生活里的实在感——那时候,人如此无私、单纯而无怨无悔地奉献。]

政治正确和文化贩卖

和朋友说
我不喜欢差思差和差君差的部落格

理由很简单
前者太政治正确
后者太自我贩卖

会成为他们的终极粉丝
其实只是为了了解时代文化中的代表人物的计量和手段
参透他们如何展现自己的“官方”或“行销”策略
以便更醒觉自己
认清大环境是如何被“玩弄”和“扭曲”的……
(虚拟世界里作田野调查)

总在阅读别人的部落格的时
解读那个人背后的形态意识

他们成为我的另类导师
当他们越往一个方向走去的时候
我则更会选择背道而驰——往完全相反的方向前进

谢谢他们

[浓妆艳抹的年代,粉饰太平的国度,清流难为难觅难遇。]

浪漫的信约

月秋带来老照片本
里面一张张的照片
黑白泛黄
周边有白色框架
底部白条特别宽厚

拍摄地点有虎豹别墅、旧国家剧院……
还有更多她说已经不存在而我完全不知道的地方

一群一起学习裁缝的年轻女子排排站成一行
在巨桥前立定迈开大步的姿态(当时最前卫的时代女性)

几个好友树下摆出不同的体态:站、坐、侧腰、外弯……
大家的脸都面向镜头优雅地凝视(如今流行装可爱)

摄影室里一张由线条勾勒出来的铁重椅子
摆了玩具熊、盆景或有虚拟的风景作背景
大家端庄而慎重地留下倩影和默契……

月秋会带来
是因为最近才发现玉婵原来是她多年前的同窗学员
她们失去联络数十年
她们曾经如此紧密过

她让玉婵自由挑出一张
玉婵说:我自己都没有这些照片作纪念
月秋说:那你随便选一张啦
我插话:那你自己就没有那一张了
月秋说:哪有什么关系呢
玉婵说:太谢谢了

我看着她们当年年轻时的样子
再看看现在站在我面前她们的样子
突然有“人生好浪漫”的感觉

多年前的故事如今重聚重温
记忆重新出发、增值、延续
泛黄的老照片
成了浪漫的信约
[战前战后,百孔千疮,人特别脆弱和真实。那个时代的人们,特别惜福惜缘,草根性十足,彼此间建立起的情谊也就特别珍贵。而我们,没有经过大风大浪的新生代,虽然是另一种的脆弱和真实,却在人情世故里不堪一击。这个时代属于试管、虚拟、温室、克隆……所以特别虚华吧?所以人的素质逐步被物化、经济化、一体化、简化、公式化、……]

歪了的脸

相由心生?

我的朋友有一张歪了的脸
我们面对面的时候
这张脸会纷扰我和他当下的一切

我会去推测这张脸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是天生的还是岁月洗礼的?
是生活习惯磨练出来的?
还是思想格性造就的?
左边这一半为什么和右边这一半会有如此悬殊的不同?

每一个人的脸当然不可能完全均匀对称
然而
总觉得在一张张脸的背后
一定还成立了他人不为所知的故事

我继续观察着这个歪了脸的朋友
企图找到脸会歪了的蛛丝马迹

歪=不正
那究竟是为了什么?
[歪的是现实和理想的区隔,人前人后的悬殊,内心和外在的双向,还是你和我之间的距离?]

春腐


[温室效应以后,春的容颜,已经是一年的奢侈了。]

发狂的机会

寻觅先见之明的时代声响

用力倾听
噪音不断
气息微弱

因此
没有显确的远方
没有可以发狂的机会
[执伏]

春二十二日

T for Transformation: Cloth-Paper-Plastic
T是转变:布-纸-塑料

Scene 3: Mannerism-behaving like a puppet
第三场:行为主义-像戏偶的言行举止

—Wendy,Irene,月秋和雅丽星期天真的有聚会练习!所以可以感觉到无论是女娲或说书人的表现都更进一步,更细腻也更有表达力。发现Wendy已经尽量手中不再拿着剧本,很努力地“要求”自己记得台词。Irene也很有趣,会主动给我提供许多宝贵的意见,采纳了她的“示威”建议加入在第二场的铺排上,效果很好,台上的演员更能进入状况。月秋和雅丽的女娲开始懂得自行设计动作,一举一动更拟人化。

—整个排练过程是“集中的”,大家都很快做出“互相反应”和“自我调适”,比较像“专业”的演员努力地“表演”和“服务”。

—铺排“行为主义”时,要求大家先以偶来呈献小品,之后再模仿演出自己的偶的行为举止。虽然大家在“戏剧性效果”的创造能力有待加强,但戏偶操作以及个人表演上都有进步。尤其是操偶时的“专注力”,已经有中学程度了。我在台下看着他们,觉得他们终于更清楚什么是偶戏的精神了;如果说这是一次技艺的传承工作坊,我想今天他们的表现有达到我的目标。

—对我来说,偶戏演出其实不是整个工作坊的终极目的,而是如何通过艺术的交流和学习,分享和推广一种生命的另类美学经验。偶戏艺术不能完全代表所谓的剧场艺术,它只是其中一个很好的艺术媒介或元素,要懂得它得回归人表演的部分、还有方方面面剧场组合而成的各个环节。

—爱美很适合“躲在”戏偶的背后。

—香妹在台词即兴时的表现很“真”,相对于其他人,很实在很当下。

—今天除了重新调整第二场的结尾部分,还大量地为下面两场戏作准备,进行了相关的活动练习,以便让大家在台词和形体上更了解接下来的艺术导向。虽然没法正式进入第三场,但我想,该解决的问题先解决,该铺排练习的先酝酿,那接下来大家会更容易进入状况。就像和阿凤和JY路上谈到的,机会教育,在适当的时候做恰当的斟酌。

春欲


筑起外墙
设计排场
建构规则
虚拟对象
马不停蹄
过关斩将
披星戴月

围城自己

鉴赏者

人事物繁杂多变

安静独处的时候
像一个鉴赏者
聚精会神
将一件件今日发生了的把玩推敲
以便面对明日的种种

今日的是祸是福
有待未来的分秒钟
尘埃落定

鉴赏者的心智容易迷惑和自恋
所以从来没有可以在当下
完全解决任何当下的一切

鉴赏是过程
没有道理的拥有

脑死实验

什么也不做
脑死状态
没什么大不了的
来去自如

春二十一日

S for Showing! Not Telling!表现出来!不是用说的!

—第二场基本蓝图勾勒了出来,十一页的剧本完成了两页半。

—但还有一些部分得从新归纳,因为有点草率。想来,是自己太“简化”部分过程,下次得稍作更动并要求加入新的细节。此一更动主要是为第三场作铺陈。

—大家的“投入感”加强了。主动而积极许多。

—暖身活动要求大家玩游戏,我自己不参与不介入太多,以便让大家可以互相“沟通”和“解决”问题。大家花了不少的时间才把游戏玩得及至,更了解群戏里的互相关照和默契搭配。虽然在理清游戏规则时表现得有点混乱,但个人主观意识降低,群体共识力量集中许多。

—爱美生病当中,不过排练后精神变得很好。她说流了汗,舒服很多。

—大家更懂得体恤彼此的生理状况,尤其是会主动照顾那些不太能“蹲跪”的人。

—可能前一次的排练自己“苦口婆心”,这一次感觉大家在家里有做好功课,整个台为走向的过程中变得相当顺利,大家的“听力”也加强了。

—雅丽一见到我就给我看她做的功课,像个小学生一样。

—虽然自己脑子里早有台位的来龙去脉,当下进行时却完全放弃了。好的是更享受“一起创作”的氛围;不好的是容易“偏离”轨道而必须从新规划或调整。对他们来说,太多的“变动”,会模糊整个动机和方向的“可靠性”。

—Irene,Wendy,雅丽和月秋好像另外约了时间要一起过台词,真好。

博爱座

地铁这节车厢
人不多
座位刚刚好

博爱座
还是空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