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出勇气

我和我的朋友们
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其中一个较“具像”的身世是:父亲长辞

往生的去矣
我们黯然神伤
默默祝祷
而大家如今总在牵肠挂肚的是丧偶了的那另一半:
她能不能走出无常的人生阴影
走出传统的包袱
还有走出自己的另一条未来路

南洋第一、二代的女性所扮演的角色
(其实第三、四代仍然险象还生)
是依附者、贤内助、爱的始作俑者
公婆、夫婿、子女、孙儿……
是她一辈子的重点
一旦任何一个环节落差了
也就地暗天昏……
任谁也为她难理难解

母亲
总因爱而受伤
却忘了也应该因为爱而累计更多活出自己的勇气

我和朋友们看着自己的母亲
有时候还真的不知如何是好……


常常让人眷恋
却常常模糊了人的意志力


其实也是往前继续走的勇气
失去或拥有只是一种必经的跑道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DKZkQeTPKA&feature=related

意外的火花

平凡、乏味可陈的生活里
在语言上
在行动上
为自己和他人给于小小却不刻意的惊喜
是小细节大关键

人渴望被关注和被抚慰
恰当好处的回应和施受
让自己的心灵活跃
让对方意想不到
让意外的火花不断撞击
是维续情谊的善意表现

火花在黑暗中瞬间亮起时
你看到我
我看到你
意识上的暖意将窝心掏肺
比起漫天烟火还来得灿烂

要获得
就得付出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iKppqPGli4&feature=player_embedd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C2p-wi5sz4&feature=player_embedded

[谢谢愿意和我一起“制造”和“共享”火花的人;有缘人,今生无悔。]

MM-工作室(下)

其实我应该没有洁癖
就觉得家在心中在四处
自己舒服
别人也会舒服

别人可以是家人

其实我应该没有强迫症
就觉得总要有人主动
有人也看到一种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圆融性

生命不是一个人的世界

凌晨三点半
腰酸背痛
十根手指甲呈墨黑色
身体填加了一些伤痕
那不算什么

看着一路创造自己
自己创作的空间
才意识到今年经少回来
预期明年势将投怀送抱
在岁末暂别之前
于是对它说了明年见

[亦如人生,剧场里再所难免的真相是:一波又一波的串起和散落。]

待续……

如果存在是一部连续剧
待续……
希望可以永无止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sVjwuZZcjg
[火花,可以缘起不灭无数次……]

MM-工作室(上)

所有的道具完成了
戏也在两天内专业飞快促成了(佩服大家)

回到久违的工作室
突然有一股冲动来一个大整顿

可能是岁末年初的心理时钟响了
可能是在病愈中生理时钟在提醒
于是开始角角落落地去除尘、洗抹、规划和清理

人和空间的关系是微妙的
我在大扫除的过程
发现原来我在思量着如何经营一个属于共同体
却同时带着个别体恤的一种生活硬体条件

我像一个侦探
在过程中窥探着众人之前留下的痕迹……

至于自己做得够不够、好不好
已经不是重点
这是我生命里的另一个落脚处
将经验的是我生命的部分内涵和情境而已

[必须理清家无形的意义,方能拿捏家有形的用意?]

绕道世界一周

回家
是解惑
是家于我的责任
是我对家的义务

爱的方式在我家很简单
是聆听的写实
还有肉身在眼前

我们从来不会把爱说出口
但暗地里从来不轻率血浓于水的观想和惦念

母亲年纪越大
放自由的度量越大
她似乎已经习惯了子女们聚少离多散居各处他国

记起那部候鸟迁徙的纪录片
飞呀飞呀飞呀飞的
人像鸟
终究要绕道世界一周
才会回到故土亲身处
其实当母亲越豁达的时候……
我更加内疚不堪

绕道世界一周
从起点出发
在起点降落
人在飞翔的过程中
扛起了的包袱
惟有在原点卸去重担
最终

MM-气场

起了一个大早
在排练前先做好一些道具的加工
希望大家有一个较完善的硬体设施
在有限的时间里可以事半功倍

自己的头虽然紧紧绷住
但今天第一次感觉没到有那么昏眩了
(医师说的血液浓度稀释了吧)
预期两到三个星期的病状如期开始愈合……
虽然依旧虚弱
然而还有余力

和朋友们聊到排练室圆融气场之需要……
强烈感觉到今天就很舒服
大家很放松也很投入
(也许校园演出的压力较轻吧)

一片祥和的专业气息之外
一种互相依附的诚恳和尊重满布整个排练室
(除了自己觉得偶尔太越权守不住自己之外)
相亲相爱下
数个小时下来也不觉得累

气场
是一个玄妙和难以经营的事
如何适度适意适情适众地去酝酿和铺排
是一个剧场工作者永远得学习的
而这又是一个非剧场人可以真心体会的……

在艺术和商业两相宜中穿梭

《失猫复还》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喜欢选择看一出戏的Full Dress Run,而非正式的演出。静静坐在台下,在戏正式开始总排前的一个小时,经历一次从戏外走入戏内的经验。借此,自己好像多看了戏以外的另一出戏,而两场戏都是免费的。

—想起Peter Brook 说的,在一个空间,当有人经过的时候,那就是“意境”。今天特别钟爱的就是表演者们在戏前集体暖身的那段空档……灯光设计继续地调度设计,音效设计坐在台下酝酿,而其他工作人员在清场中穿梭流动……这是演出前的准备,对我来说却那么的优美和自然……有一种人生过渡的荒凉感,是戏非戏的刁诡暧昧。

—我猜想观众们会很喜欢这部戏,因为它结集和综合了这个团体长期累积下来的所有优秀的特征和风格,总在这里或那里看到之前的一些蛛丝马迹,是冰山一角的诚恳。

—美中不足的是心跳的节奏和情感的堆砌,可以感觉到台上表演者没法完整走过一个表演者应该享有的、浓缩又放大了的Catharsis。(编导也可能遇到了同样的瓶颈?)

—无论如何,真性情、本土味和反思性的演出在岛城日趋势弱,这出戏虽然稍微刻意平衡了一些艺术与商业两宜的意图,却没流失太多一种艺术自我颠覆和成长的美好情操。

[病中,昏眩看戏,突然觉得自己不那么昏眩了。出去走走是好的。]

[如果戏院在观众面前“最终”被拆卸的话………………如果“岛城被翻新”的隐喻从不间断的话………………]

[耿耿于怀那个被千夫所指的印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