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十一日

I for Interaction

1。剧场训练:球说;发声练习,声音的穿透力和身声心的节奏感对位和关系。
2。单人布袋戏自我介绍;强调戏偶的专注力,投入感和即兴互动反应。
3。双人Golek的互动;通过边唱边舞,尝试让戏偶和戏偶之间,操纵者和操纵者之间,找到互动的协调性。

—球说;看到最弱的、最缺乏信心的成员更愿意“表现”和“尝试突破”自己的局限。没像之前那么拘谨和“排斥”了。在“曝露”自己的弱点,在众人面前“赤裸裸”的情况下,情绪没那么不安和不知所措。

—大家也更清楚剧场训练是一种“有趣”的,可以自我解放和超越的活动。他们开始很享受这样一个环节,欣慰。

—单人布袋部份让我跌破眼镜,可以感觉到大家真的有回家练习,因为每一个自我介绍都有设计过的痕迹。而且,半数以上的成员在呈献自己(用偶)时,更专注也更懂得创造戏偶“说话”时的身段和表情。我偶而会在台下突然介入和偶互动,问问题并要求当下作出回应,有或会要求以“夸张”的动作去表现戏偶的情绪(例如很累、很难过、很怕……),然而大家似乎都能很专注地把戏偶表现得比自己(演员表演)更丰富和更“抢眼”。甚至有些时候还创造出有趣的动作和趣味感。对我的介入(从旁引导),他们也更习以为常,不被动摇而当下回应。对一个新鲜人来说,其实是很苦难和很不舒服的,但他们做得不错。

—双人Golek边唱边舞;喜欢这个环节,大家选的歌都很好,唱得也很投入。虽然偶和偶之间的互动,还有在舞蹈的动作设计上稍微“呆板”而缺乏创意,但当他们因为熟悉的歌曲而全情投入享受着,过程中有很多快乐的moments ,是很正面的表演心态。

—今天在布袋的环节上,自己的视线很多时候会很自然而然地从“教学重点”转移至戏偶的动作和表情的可能性,而不仅仅只停留和着重开发戏偶背后那个表演者的表演技能上,或老是想着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个别成员的表演障碍。今天有更多的时候,自己可以以导演的身份去要求演员,而不是以导师的身份去要求学生。

—下个礼拜将引进当代戏偶,这是自在课程设计上检测成效的时候。一直来,自己有这样的想法:相信偶戏艺术应该是可以通过传统偶戏技法或概念的学习,在之后掌控当代戏偶时更容易如鱼得水并举一反三。毕竟,自己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在过去的经验里,因为自己稍微懂得传统偶戏的基本功和艺术理念,所以在创造现代偶戏艺术时,经常会有很多接力传统的优势。例如戏偶的操作方法中的头部动作,布袋偶的方式就让当代偶戏表演很“精彩”,还孕育出属于东方精神和魅力的艺术特色。所以,很希望当把当代戏偶交到他们的手上时,之前的传统技法训练可以帮助到他们,如何将没有生命的物体“复活”起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