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鞭

可能小时候是吃藤鞭长大的,所以成年后自我鞭策的能力特别强;妈妈那“有形的鞭”交棒后,“无形的鞭”总握在自己手中,提醒自己在岁月里赶路赶工。

在那个体罚年代长大的人,自我意识没那么强烈,凡事学着从别人的角度出发,将心比心;相对于80后的人,自我中心太自负,自视甚高,经不起挫败和磨难。

那个年代长成的人,比较能够自我疗伤,因为身体有真正经历过肌肤之疼痛,所以清楚身心灵求全和超越的道理;相对于80后的人,对所谓的“教条”或“制约”麻木不仁,把稍稍的失败和不顺利看成世界末日,喜欢自溺自恋,无法自律自重。

朋友寄来两首那个有“鞭”有同理心时代背景,却重新演绎了的歌,虽然还是喜欢,却不禁会发现,新的版本变得有点滥情和靡靡之音……少了当初的“狂放”、“大气”和“激情”……

依旧喜欢……可能是因为能重温旧时代背景中的那份旧感动心情吧!还有可能是,那份感动已经在新时代里“鞭”长莫及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C7ANGMy0yo
[在许多文化传承、宗教信仰、政治体系、社会制约和道德准绳中,鞭打的动作和行为自古以来仍然以不同的有显性或隐性的生态法则继续着……自缢的、迫害的、自省的、欲加的、自溺的、打压的、放纵的、归顺的……人类的文明史,其实也是一部鞭刑的演进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