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ying to be
always....
yet
still on trying....
still
on the journey again....
and will be facing the death..... for sure [喜欢书中的最后一句话,live ishfully ever after……]
[寄生·切片·築夢·踏實 La vie est d'ailleurs]
[包容得袒护的,袒护得包容的。]
[每天修饰修改一点点,学习愚公移山的阿Q精神。愚公阿Q至死不清醒,而我只希望可以在这样的仪式锻炼中,最后留个自己一点点的自主、自由和自重……即使就只有那么一点点……]
[年少轻狂的日子不在,需要转化更多蛮力于智慧上……一人一台,台上的不属于一人,台下的不属于众人,台上台下人人皆是,而是是皆非……]
[交出稿件,交出和雨的对话;浪漫是一种罪孽,但美得冒泡。][回溯初衷:诗意/新娘,寓意/小丑,警意/侠客,禅意/病患。]
[有两种内心里不能被轻易替代的性格:良知和忠诚。于是继续埋头苦干去……]
[当自己意识自己是整个人类文化史中的其中一项文本时,渺小而无关紧要啊!]
[天气凉凉的,心情淡淡的,很有意思的一天。][想到了,简单的处理,就是做自己真的应该回馈的业障,不累他己,就在既定容许的时空和机制的范畴下继续耕田翻地,做应该做的,做不应该做的,做更多别人不做的,还有别人以为做了的,如此而已……]
[内观自在,何等艰辛;外观自在,何等漂移。]
[这样的我,不是我,是我希望成为别人的我的我,是我希望自己的我的我。]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我必须相信有一种东西叫童话
它应该大过现实生活的琐碎、繁杂和单调
那样的话我有梦可以期待
可以幻想
可以自以为是
确认和感受自己的存在是神奇的”
[注视一双眼睛久了,就会掉进那个人内在的童话原型。]
[脑子里寄居了太多不愿割舍的声音,然而让出去了的,自己终究得努力回应回收……当下只能尽自己微薄的脑磁波,整理出一份自己不满意也的确无法完整了的地图,行走下去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Y回应:小我完成无我……头头是道,道道是无。:)][检察当初为两个制作所写下的那句话/简介,确认自己是否已经离经叛道?……然后发现自己至今没有太偏离主旨……而这也就是一种意外的收获和心安了吧!?然而,还会有更多的外在“挑衅”介入的,而我,会热诚以待,兵来将挡!呵呵……喜欢这样的建构过程啊……这样的挑战,是一再发生于创作的时空里的。起始者,要放射以更大的能量,去导正边缘的游离和人性的不安。其实,都将成为过往云烟,此时此刻我的任务和重点,应该着重于进行一个收纳、施与、平衡和关照的引导演化而已。]
[我们都需要“另一种声音”。这就是为什么C久久一面,却会对我“掏心掏肺”的原因。我其实不是一个很好的“听众”,但我总是无论如何会发出“另一种声音”。那个声音其实是很不深思熟虑的,纯然是岁月后的累积和动作的反射。我有时在想,那个自己的自然反射动作是“伤人”的吗?我的“真心话”是有着虚假的掩饰吗?又或我的“诚意”是合情合理,合时适宜的吗?……我没有能力去记得知识份子应该能够记得的正确字眼和理论?所以我的回应是不是、会不会就不能扶持、解析和安抚一个个孤独的灵魂???还有,我的回应态度是不是太过“犀利”和“不留颜面”????? ……我发现,这就是我的习性,因为骨子里,我要成为一个没有规范却渴望挑战规范的人;异己中求己,同齐中求异同。我原来是相信本份,却经常不安或越矩本份的人啊……这样的我,是异类了吧?:)][无语。如我预计的,再也没有任何回音……这是生命的常态啊……大家不是太忙也就是太累罢。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真相罢……荣老师,你也没辙了吧!?哈哈哈……as i remember what participants portrayed themselves as part of the "commitment of something bigger than lives". Sigh... life is about self somehow.]
不敢照镜子了
怕看到土色蓝脸的自己吓坏自己
[Monday Blue, Tuesday Blanc.][想起昨夜的对话,没有了Passion和企图心,艺术工作就浅浅无意了,今天发现另一个很重要的元素:Compassion。]
[堂上有灵,心中有灵,命中有灵,梦中有灵。]
[忌讳:感情用事、走火入魔、一厢情愿、游离迷惘、诸多借口;自私自利、自言自语、自圆其说、自我矛盾、自我膨胀、自我中心、自高自大、自视过高、自欺欺人、自甘堕落、自我设限、自取其辱、自我封锁、自惭形秽、自暴其短 、自立门户、自扫门前雪……]
[呵,自我检讨可以使用的字眼竟然不胜枚举……]
[自由自在,是比对式的……?]
[不安本份才是本份?]
[艺术来自生活,剧场是生活的放大……突然觉得应该从新定位:剧场应该是放大了的生活而已。当生活于剧场完成之后,应该也可以让艺术工作者能很平常心地、很惬意地走回自己的现实生活当中。因为剧场是短暂的,而生命还很长。我希望我的剧场生活,或生活剧场,是紧紧相扣互补的,它是诚实的、无欺的、善意的,而值得一再缅怀和感动的。而一起陪着走过的伙伴们也能和我一样,之后不会有遗憾、倦怠或迷惘的不适,反而因为通过剧场地力量而得到更大的勇气、善念和激情去面对生活……至少他们不会之后和我说:我只是在表演,或完成工作而已。至于观众走进剧场的事,只要是剧场是诚恳和独立的,他们的包袱和阅读的能力就会有望提升和修正。当然,这里应该思考的是:观众应该走进剧场?还是应该走进人群里了?这两个选项,也决定了殿堂艺术vs民间艺术存在的社会责任和宣导机制了……] [什么是“天经地义”?][什么是“不言之教”?]
[更确认自己学会一种方式,那就是一再的自我解构的阅读方式。]
找回生活的信仰;有信心的人,充满富足的感觉,总是很安分的——做自己。~蔣勳
“吾道一以贯之”
为何说除意识之外无物存在?
因为所谓物的“自性”若以理性观之,实在是不存在。
~玄奘
“……意识加工……造成集体无意识……”
“A不是A,所以是A。”~片桐禅师
“……其实写符没什么秘诀。只是不动念就是了。执笔写符,先把杂念放下,在这念头不动的时候,写下一点,叫做混沌开基,由此一笔挥成更无思虑……”~了凡四训
亚努赫(Gustav Janouch)说:“一张图片之所以存在的理由,是因为它需要一种看法。”卡夫卡(Franz Kafka)微笑地回答:“我们之所以摄影,是企图遗忘那些我们所拍摄的事物,我之所以写下那些故事,是因为我想要遗忘自己。”。
“我是个原始人,一个孩子,或者是一个疯子,我抛弃所有的知识,所有的文化,我拒绝承认这个社会约定俗成的看法,我只以我的看法看这个世界。”
~罗兰巴特
老子曰:“人法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元稹(離思五首(其四)):“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朝圣就是人的移动。或是由外在环境的家,或是由文化、心灵深处的居所出发,前往一个遥远的地方——通常是一座山——去追寻一个他人可以分享的冒险旅程。当他下得山来,他将要到达一处全新的,或已经焕然一新的家园,或是终点站,说得简单些,这人等于走上寻根的旅程……葛罗托司基他的(剧坊)空间成为超越剧场(的空间),但它也带有浓厚的宗教意味,绝对是超越(或类似)宗教的(para-religious)……”~Ronald Grimes (New Directions in Performing Arts)
“表演结束以后,还有什么留下来呢?乐趣终究要遗忘,强烈的情感也会消失…… 唯一还留着的,只有戏中的主要意象,也就是戏的剪影。假如(这戏中)所有的元素都调配得很好,那么,这场戏的意义,这戏中的精华要旨,也都包括在剪影之中。”~Peter Brook
"If there is no blind hope, there is also no disappointment. If one knows that everything is impermanent, one does not grasp, and if one does not grasp, one will not think in terms of having or lacking, and therefore one lives fully."
~ taken from "What makes You Not a Buddhist" by Dzongsar Jamyang Khyentse.
“远离教条,拥抱边缘。”
不需要改变自己,不需要改变人,不需要改变世界,你只要知道每一样东西都已经在改变,然后在改变中漂浮,在这变中放松…………一个准备失去的人将会得到,而一个企图想抓住的人,将会失去每一样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