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机器人

不太舍得改变原来的造型太多
总觉得会画蛇添足
于是仅仅只增加“亮点”
希望在“大”舞台上显得较“亮”
看得清楚

病中。吟

虚弱在房
不时会回想曾经历的人事物
也不时会想串起散乱了模糊了的记忆片断

散乱了的模糊
模糊的散乱了

创作歌手把歌献给自己
吟唱了的何止是一段往事一种心情
五味杂陈的人生记忆片断
在简单的旋律与词藻中推波助澜

病了也就有了多余的时间安静地面对自己
这就是人会生病的原因?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_-M3a5Q9RM&feature=related

[逼迫自己出去,东歪西倒的,清楚知道还在病中,但直觉必须走出去,否则会更窝囊。走吧!走吧!Forest! Run~~~~~~~!]

[回到起点处,发现变了样。走出去,是时机的悬念?]

周病

一如往常
一旦生病就得花上半个月至一个月才能痊愈

生病一周了
肉体和精神上依旧虚弱
每次醒来
头重脚轻
但又不能老是躺在床上
于是逼迫自己做一些简单的事
打扫、洗衣服、出去买吃的……
还有就像现在
逼迫自己写下这篇文字
还有完成一些该完成的责任和义务

明天将复诊和回家一趟
希望换个不那么“吵杂”的空间
让自己更安静地继续养病

周病关想:
人随时随地都可能消失
活着
应该为有意义的人事物

病/併发

近一年丝毫无损
免疫系统似乎再也承受不住
完全瓦解崩溃

病中
最可怕的是无法安眠
在床上从早到晚无一刻不折腾
忽冷忽热
头晕目眩
喉干舌燥
肺喘心悸
脓痰促咳
全身泛起红疹
双眼血丝密布
肌肉疼痛痠麻
从来没有经验过的一种综合性病况
一併发作

像在摧毁有意识的脑袋
玩弄没意识了的躯体

时钟杂响

活久了
就会发现自己除了有一个生理时钟
还有一个心理时钟随着自己的呼吸行摆
两个时钟经常相互敲打
时而清脆合鸣
时而震荡互不相让
在这个艺术生态领域中
很难豢养一个可以很规律、近大自然的生理时钟
因此特别倚赖个人的心理时钟的精准度和服务性
稍稍不留神不专注就会错过、健忘和迷失其中
相对于个人生/心理时钟
人类文明还有一个社会集体生态的生/心理时钟在主宰一切
它较强迫性和功能导向
有时昼夜不分不情不理
[响钟的,有时候是心跳,有时候是眼泪,有时候是为了不负自己和他人的良知,还有一种叫淘气的恶作剧基因。]

寻思……七大八大九大

文学、绘画、雕塑、舞蹈、音乐、建筑、戏剧、电影、漫画?

第八结合前七?
第七结合前六?
漫画入九?

[重新看着以上所有项目和自己的关系,嗯,还好还好,不会太厚此薄彼。]

寻思……立场

爱一片土地
如爱一个人
不能溺爱

坦白表态
不敷衍
清清楚楚
诚诚实实地交待
彼此的将来会好过一点吧?

[不是很多人会发觉我其实也是候鸟的身份,又或他们司空见惯这样的现象,不再好奇了,早已经麻木不仁这是一个迁移属性的岛城……大家都把这里当成“生活素质最佳”的亚洲城市而已。]

[今天问自己一个可能别人会问却从不问的问题:喜欢这里吗?老实说,已经无关喜欢不喜欢了,只要呆久了,处处有乡情。]

挑灯

放下身段
挑灯夜读

读完了
情绪如潮

及时行乐
及时行事

不为获得
而为付出

以前很在意做一个有用的人
现在开始学习做有意义的事

谢谢龙应台
让历史中的孤魂野鬼不孤寂

[年少,挑灯夜读,在三毛的文字里享受流浪的滋味,觉得好浪漫,未来应该就是这样,走遍天涯海角,潇洒不羁;如今,挑灯夜读,在文字里找的更多是智慧、灵感和勇气,浪漫的要求虽然依旧,但渐渐薄弱。]

豁达

暂时就这样吧
是时候让自己跳脱
不能积压太重
否则固步自封

趁现在给自己小小的奖励
置之死地而后生

豁出去
以达之

城人童话

我有一副城居的身躯和灵魂

我睡城市的夜
我醒城市的梦

扭开水喉我喝
打开电脑我蚀

关上窗门我呼吸
闭上眼睛我看听

我走被规范的路
我做被划限的事

我有新媒体的恋情
我怀旧世界的悲情

城市是我
我是城市

过站民生

从实隆岗路缓缓步向四马路
沿路会有不一样的民生风景……

Mustafa 附近的休憩空地:
聚集了周日课工的思乡情趣
一切一如往常

意外发现一个街头行为表演艺术家
装扮成像被汽车碾过、又或是像是被炮弹爆破过
血肉模糊衣冠褴褛的尸变人
在人群中缓缓而行
他偶尔向迎面的人伸出需要援手的手
而大部分人都匆忙挥袖逃离

大部分课工目瞪口呆
不太确定这是游戏还是真实的情境
虚虚假假中
我自己也不确定自己目睹的是实是虚
结霜桥小贩中心:
70岁老先生在桌上放了一本杂志“暹佛密爱”
名字太吸引我了
于是开始旁听他和一个接近35岁的先生的对话
35的人说自己每晚都没法熟睡
心念很杂
起伏不定
不知如何是好
总觉得有魔困在心里
70的回应
“现在改朝换代了,一切都不一样了,以前我们比较踏实,心比较宽,情比较重,爱比较深。你们年轻人不行。电脑会害死你的,你应该多出去走走,培养健康的兴趣,种种花、跑跑路、运动运动,不要胡思乱想……”(福建话加潮州话加华语加广东话)
老先生一面说一面投了眼神到我身上
可能他也看透了我的问题

结霜桥旧货市集:
摊贩们总在互相喊话逗趣(福建话)
“哇,真的是人山人海哦!”
“那些要买的人很难做啦。”
……
很有甘榜精神的精神对话

我穿梭其中很久
发现陈列最多的摊贩是卖佛像、手机、衣物、手表和电器……
最吸引我的是看到很多人在拿“显微镜”检视佛牌
一路走来
画面就出现了六次
我好奇的是他们是为了收集还是为了安心?

四马路走道:
经过一个书法卖艺老先生
那种可以两手同时挥墨的能人
排放在地上的有他上报的消息
我匆匆走过
发现他的“龙马精神”写得洋洋洒洒

听到他对旁边等着开摊的人说
“没人支持,艺术不行。”
光天化日听到所谓知音难觅的评介
我心里有个头猛点着
观音庙正对面的走廊:
一个行动不便、拿着雨伞当拐的老妇人
走累了坐到我身旁喘气休息
隔了一条街
她双手合十一大香束(塑胶包袋还没拆封)朝庙拜了又拜
口中念念有词
数分钟
虔诚专注

身体适应了
她才勉强地站了起来慢慢消失在庙门拥挤的人群中

我很纳闷也很好奇
她为什么一个人前来进香?
她为了什么膜拜?
我想起自己经常或必须经过的乌节路
现在正在张灯结彩庆祝圣诞节的到来
其实只是在热烈欢迎外汇的流入还有繁华的装潢
民生于岛城
似过站
非终站
[最近常常觉得自己的生活是气泡似的,也常常觉得精英治理和经济挂帅隔离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和——社会最底层的声音往往最不被听见或被忽略,人被阶级化、功利化以及理想化,少了柔性的体恤还有人性的关怀。]

二十二、二十三



秋天疾走

初生之犊不怕虎
搞不清楚状况就走

一直往前走
不后退
翻山越岭
偶尔停歇
然后又拼命地走
为一个历史留下的路线走
为生命走出自己的记忆

那一年的秋天
心灵走出了地图
身体走出了界限

[秋天,是怀念的季节。雨季,是赤道边缘过渡的秋天。难怪C记起那一年那种疾走的心情。]

啃噬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太厚实血泪
左右了自己文本的独立思考作业氛围
无法抽离乱世的那个现场
还某种程度上加巨了自己可能会“靡靡之音”的担忧

为时代和自己的关系书写时
盲点总是因为个人情绪的极度泛滥或匮乏

我趴着看
躺着看
坐着看
然后回看自己
看不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不满和烦躁

比照两个时空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

大环境啃噬人之卑微

[创作时,才会大彻大悟自己之前的阅历、经验、知识、智慧、能量究竟积累和沉淀了多少,也才能将心比心其他艺术工作者在灵光浮现的那一刻,背后得花多少心力劳力来来穿梭于黑暗与光明两地,然后找到真我。]

久久一面

和朋友久久见一面有很多好处
可以考验之前建立的默契和诚意
可以从新出发用心聆听彼此的心声
可以在远距离后近距离不偏离地侃侃而谈
可以很理性地互换然后感性知性地关心彼此的新动向

还有
可以很开心
当知道各自都走向一个更想要的自己

在很快的未来
我们也许就可以像一部韩国电影里的画面:
老太太爬山涉水去见她久久不见的老朋友
一杯茶
一个下午
一句话也不用说
安安静静
然后鞠躬离去

如佛坐禅
心领神会

阳台

面壁太久
我喜欢在阳台发呆、透气和思索
看看脚下穿梭的人群
川流不息的车流
对面总在更新住户的楼层
还有马不停蹄的工地

外面很热闹很匆忙
阳台衔接我和它
也同时隔绝了我和它

今天在阳台
三次看到提拿行李的的人经过
我猜想他们是什么样的旅人
会往哪一个远方

然后我想象自己也是这样的旅人
曾经在某个地方
一个站在阳台上的人也如此看着我
如此猜想着阳台下的那个人会赴哪一个远方

format

always in search of a format
that can break away from others and itself

yet
formalization is vain and void sometimes

今生欠你一个拥抱

特别喜欢这句话
“今生欠你一个拥抱”
再多的拥抱
今生还欠一个
来生还要一个
[要为活着的人死去,那是人最崇高的情操。]

前身是今时
























































惦念

朋友送了我一本书
"hope it's a good read."
我在回家的路上看了几页就感动了

我们其实很少见面
也不会用一般时下年轻人的方式沟通
没有太多刻意的动作
但却都会默默关照和注意着看不到的对方

当大家各自走着走着走着走着走着走着…………

贴心
不是一味的附合
而是不经意的意外惦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FyGuArqiGY

[每次旅行,除了为自己“欲购”时间空间换来的新感觉,简单回归的行囊里也会加入一些拌手礼给心里随行没能出席、心有所惜的人。那是回家的准备。在旅途中,不为放空或逃避,借机整理和回看来时路上的点滴和际遇,而礼上往来,因为心意和惦念。]

全面用心思

《阿拉伯的夜Arabian Nights》

—从经典“一千零一夜”截取精华,为艺术教育量身定做一出寓教于乐的演出,这出戏吸引了我的目光;我看到经典魅力的延伸与新气息,让我有冲动想再一次阅读原著。

—另一个吸引我的原因是,它老少咸宜,不说教也不政治正确,相当贴心地带领观众悠游于人类历史的时光隧道:爱、恨、情、仇、战争、和平、现实、神话多方面的对比。

—如果追踪导演编剧,觉得这是他最好的艺术工程代表作。如果追踪表演者,觉得他们在表演技艺上,在情感和诚恳度上,都发挥了专业的水平,进步了,同时也超越了自己。

—我想像自己是台上的表演者,演出后,自己可以很骄傲地跟自己说:我做到了,为自己,为艺术理念,为台下的莘莘学子们,还有为生命的真善美。

—方方面面,这出戏都看到用了心思。

[我看着一地的工具,想起它们之前在台上的原来样子,有太多的记忆点……如今聚集一处,像是在宣誓曾经用过的心思。]

blog to self

每一次或每一天
为自己写些东西、文字
就好像为自己的生命交待了一些
活了一次
死了一次

明天是新的开始

疲劳轰炸粉身碎骨

选择了一种剧场的另类方式
结集创作新鲜人一起打造一个属于集体的时空
(自己更是兼具结集者和创作者的新鲜人)

此刻
虽然依旧在文本创作中兜兜转转
但喜欢这样的一种迂回难理的阶段
还有那种得按住性子的磨难过程

大家都有独立的空间去进行一个集体的默契远程
唯一坚守的是对一个岛城的终极关照与意念
可能也就因为这样的导向
个人生活生命里的惯性、压抑和情绪
在通过集体走向的“艺术创作理念”工程中赤裸
得一再冒险、宣泄、整理和磨合

微小的:私人的隐忧、情绪的界定、存在感的落差……
都在聚首时若隐若现
巨大的:却多多少少透露了岛城长久以来所造成的人文基准
于是
我们迷离恍惚

我们走得很慢
但很踏实地去回应一个环境“于我”的虚、实、爱、恨
进行着的
其实是绝对的自我“疲劳轰炸”

我自己
自虐地享受着
在轰炸他人时
同时清醒地意识到自我爆破时粉身碎骨的快意

ps:殿堂表演艺术最可悲的神话是:一个观众走出剧场后,他/她的人生会改头换面地彻底觉醒开悟。

[ps2: 剧场是集合的,有别于独立个体艺术创作的环境和机制。当一个剧场成品一再被检视为独立个体的创作表现时,任何一个呈献的环节都会粉身碎骨。至今,我久久依然没有看到太多一个剧场人或鉴赏者以“集体”的考量看待一个剧场成品,大家的“私欲”都太重,于岛城,于是理所当然?不公平?不会。但,却说明了人生难以磨灭“孤独”的真理。]

[一个远程,需要压住“感性”,让“理性”代步。难怪许多人都无法承受这样内心的不适,因为人本“兽性”,却被“知性”包裹住,缺的永远是“灵性”的一环。]

二十,二十一

飘离

他尝试解决一些设计上的想法
因缘巧合问了我意见
于是我问了他背后的前因后果

之后笑着回应他的当下成品是潜意识的表现

(有点像女性的身理……其实有点延续之前的习性)

他苦笑
(常有而我习惯了的)
相必他可能也苦恼了我其实无聊的联想

于是我拿出曾经他熟悉却忽略的处理可能性
(曾经一起经营的细节)

然后他“解脱”了

而我也“解脱”了

难得见面的你来我往

“谢谢”不是终点
而是一种彼此的尊重和接力

当我走出那个有点怪异的空间时
我检讨自己作了多少努力
为他
为己
为仪
为艺

然而一段车程后
也就轻易忘记
我回到我
你回到你
他回到他




都很轻易地飘离

就只能这样
做到最真诚
做到最具体
就只能这样的小心翼翼
贴心处理

[飘离=失去重心,套台湾的俗语“阿飘”=孤魂野鬼。飘者往往厚此薄彼,而忽略了身后的“大好园地”。]

问题

难得见面共处一地
我问他
怎么样了?

他说其中有一人的技艺上必须加强

我又问他
那个人年轻
所以无法消化转化?

他说是的
所以今天特别要求

我再问他
那个人的学习态度好吗?

他面有难色
不置于否
说那个人态度很好

that's it
难得一根烟的时间
就只能这样

问题很难解决
需要时间

真的
不是一次偶然的机会
就可以解决他或那个人或"全世界"的问题

[其实没有真正的“问题”,如果有足够的智慧或佛性,许多“问题”其实只是当下的“业障”,而当下量力参透即可,无需执意……“执着”是缘起冤孽;自我警惕。]

观众,你的准备够了吗?

因为你们是金字塔顶端的社会精英
有钱有闲有情趣走进这里

因为我是一个试着坚持所谓殿堂艺术不该入流的九流创作人
所以我决定不再提供任何机制范畴造成的惯性

孤注一掷
玩弄一番

你们首先必须坐在地板上
从下往上看

不再一味地符合时代的标准
不再一昧地约定俗成求实际

观众
当你走进这里时
你的准备够了吗?

20091107
狂思乱绪

不虚此行

久了
就会发现艺术是什么
左右言他
声东击西
还有
为了不虚此行
20091107
[所以拓荒意境]

桌面下

桌面下
喘气

于是紧紧相依
担心受怕牵连检举

白色恐怖

依旧在太平盛世稀松平常的生活里潜伏拭机

没有意识到的
就不会意识到

意会不能言传

时代的毙命

[在桌下甘之如饴……]

MM-猫

· 随性而为,当场打翻自己之前的事先基础设计概念,有一种不管天塌下来的自爽快感。
· 让动物们都穿上了衣服,比人可爱,同时也就能够用更快的时间解决一些世俗求写实的肤浅。
· 第一次用人造棉做“肉体”,很有趣,可以去了解这个“素材”的问题,可能没法解决之后会“爆开”的可能性,但实验了,而实验让自己不落俗套。尝鲜。
· 尝试颠覆之前的印象、放大以符合千百人的舞台、坚守还是有偶戏表情和操作的可能性、配合之前鼠类的设计基调和层次、不浪费不额外花费任何一分制作费、还有,为演的导的人留下可以创作的空间……即使再微小,却仍然还可以自我“超越”……以上是如禅修般的制作时,一再的内在关想。
· 不是魔术师,但希望有这样的本领……看到自己,苦中求乐,乐中求全,全中求己……设计师,如炼金,寻找一种可以“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和涵养素质。
[是义务或服务都不重要,因为是任务!?]

小道消息

刚刚听到一些小道消息……

喜欢听
因为生活单调
因此八卦有理

听了
它就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可是之后要如何应对大体?

附和?
添油加醋?
还是
融会贯通
义正言辞大大方方为真心的人伸出同情的援手?
又或
继续传颂自己穿凿附会了的信念?

哑……小道消息风声鹤唳

大部分人
最后看到的真相
只是千万分之一

最精彩的人生故事
往往不在台面
而是台下的芝麻绿豆蒜皮
而那往往最打击人心

[大部分人最后会选择“成果”了断,而我喜欢结集“匪夷所思”的“经过”多于“成果”。]

[自己其实是有语言逻辑障碍的人,很难转述或重述之前听到的或发生的一切。常常很佩服那些可以一字不漏(就一字不漏,没有加油添醋)的人,能够像纪录片一样倒带回去。对我而言,那太神奇了。]

寻思……安静的十个理由

追根究底自己为什么比较喜欢安静的艺品?

理由一
平时太用文字语言来竖立自己。

理由二
感悟真正的沟通,是一种全面感官的接受,语言文字只是其中一种较容易达到效果的工具。

理由三
我们的环境有太多“不舒服”的噪闹。

理由四
很多人说/写一套,做又另一套,文字语言有时很不可靠。

理由五
真情时刻,往往词穷。

理由六
自己不善于此道。

理由七
活着,无时无刻在心里在脑里(甚至在梦里)不间断地用“文字/语言”和自己“说话”,够了。

理由八
相信别人说的:showing, not telling/be a doer, not a talker。

理由九
大自然其实不会像人类一样用文字/语言来表达自己。

理由十
“声音”涵括了也赋予了更大的创作可能性。

……但,好像没有绝对的安静……安静不表示完全没有语言和文字……安静是一种是是而非的状态……安静是语言文字以外的另一类讯息……

[不该是理由的理由:无言以对。]

三开

开灯
开饭
看电视

遥远的三开记忆
却依旧窝心
那时候的传媒
贴近生活的根本
(强调一家团聚)

开心
开放
开电脑
现在的三开新媒体
(强调个人主义)
好像让人们更容易靠近
方便速快
但有时候就少了踏踏实实人与人面对面的临场感
将人不小心地抽离了生活的真实性

[想到花绽放的刹那,缓缓入序,雍容华贵。]

演导演,演导?

“演导演的样子就会很安全……”

“注意导演的一举一动和思考模式,然后模仿之……”

有时候
这样的一种处理方式是身为演员必须“消化”并“内化”的事
无可厚非
而且往往还无往不利

剧场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真相
耐人寻味
莞尔又刁詭

这是一般观众看不到的
那应该去追踪和兑现吗?
众说纷纭

[最近特别喜欢用“表演者performer”多过“演员actor/actress”,因为那样定位对一个站在台上的人来说,比较有更多的“自主性”和“人本自然”。]

布局

满脑子的细胞不够用
经验智慧老不长进……

太多的假设和隔空铺排
还得预见突发的状况
同时备案以应对人情世故的牵动……

悬起所有的基础站、考量点、定位线和人脉角
在无重心引力的空气中穿针引线以获得一纸图样……

劳心
因为这不是一份可以今日事今日毕的差事
随时得准备撤离取消任何太自以为是的设计……

布局
最难的是不能太设限自己或任何人事物
还有不能太开心有一个不需要失眠的夜
因为熬煮着脑浆
得小心守住火侯

不温不火中
中规中矩下
祈求一帖幸福的药剂

[场地预定了,表示骑虎难下,开始驯服自己,冲刺到底。]

死穴

雨季里看到自己命中的死穴

散乱
烦恼
愤怒
仇恨
冷漠
功利

[所以需要划清界线和底线,以便成立更真实和无欺的自己,同时,坦然处之,安心得理。]

雨季

没有四季
所以所有文化的依据
必须从自己,从身边,从这里开始经营
(移民者必须花更长的时间去调适去发现)

雨季来了
多少身边的人
注意到这样的惊喜

可能雨总来得快走得急
所以赤道的风情偏向激情
眼不见
是清净

雨季来了
我看着窗外的自己
原来总在用没有雨季的精神状态
看待当下的自己

有趣

[慌乱中不小心买了一把有可爱印花的伞,突然觉得自己要表现得“可爱”一点。]

任何一种艺术成品都涉及良心对己

想起以前站在校园台上的自己
不是很在意自己的表现如何
更多时候是希望摄住台下一双双单纯不懂的眼睛
给他们一些良心的建议和勇气
可以的话
不留痕迹地去抗衡时俗对这些莘莘学子的恶言耸语

良心演出
良心表态
良心回应
良心不着重表面的利益诱惑
因为
真正的受众不是老师
不是教育部
不是艺理会
不是有关单位
不是演出的多寡
而是艺术教育的坚持

艺术教育
不是附政治正确的宣导工具
更不是自我求存的生财武器
它本应该是更全面的人文提醒和关怀
但稍稍不留神
穿凿附会
也就扭曲了它的意义
还有暧昧了自己的良心

艺术教育和殿堂艺术,怎么能用同一种标准去衡量去处理而已?而其受众层次的不同,不代表了就可以轻松轻易……自我严厉警惕。

[那么,就尽情挥霍吧!]

需要一把伞,在雨天

每一天
我会花很多很多的时间
去合理化自己的所作所为
也会很努力很努力
去圆融自己和外界的隔阂

通过
道德
伦理
智慧
逻辑
意识形态
专业理论
机制模式
方法辨证
技术层次
沟通技巧
双赢法则
直觉的
感性的
理性的
知性的
群体的
个人的
……………………………………无所不用其极来对待自己认为的事端真相

然而今天从早到晚
脑子里除了做了许多以上无谓的事之外
唯一一再自我提醒的是
我需要一把新的伞
在雨天

那就是人的本念吧?

我和“我”

发现自己的个性
一直来在面对外界的时候
太深思熟虑
太拘谨细腻

所以当独处面对自己时
往往没法跳出那套自己面对世俗的方式来关照自己

而最近的所有独处的内容
无疑是在进行着由内而外的一种自我颠覆
尝试去改变一些自己的既定模式和习性
因为厌倦了自己以一种生命的态度处理我和“我”

也就难怪自己最近的举动行为让许多旁人不知如何应对吧

那是因为他们以为的我
或是他们曾经认识的的我
已经开始变质了

“我”这个人
对他们来说
不太像“我”了

我和“我”
都有一点亢奋
[更新护照,发现两本大头贴相距五年,样子却变了很多,胖了,没之前那么干瘦了。]

女之美,于永远感性多于理性。
(男难,或两难。)

自己

大家都在“比较”
谁的影响力比较有影响力

其实
只是在“比较”
是谁较谁

可以接近

自己

[自己可以影响自己]

所有自以为的
逃不过如此的标准与期许:
与其说是在让自己的声音被听到
倒不如说只在找一个听众
以满足自己的欲望与空洞
信念
必须建筑在自己以外的天空
那是别人的眼中
那是你我的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