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出勇气

我和我的朋友们
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其中一个较“具像”的身世是:父亲长辞

往生的去矣
我们黯然神伤
默默祝祷
而大家如今总在牵肠挂肚的是丧偶了的那另一半:
她能不能走出无常的人生阴影
走出传统的包袱
还有走出自己的另一条未来路

南洋第一、二代的女性所扮演的角色
(其实第三、四代仍然险象还生)
是依附者、贤内助、爱的始作俑者
公婆、夫婿、子女、孙儿……
是她一辈子的重点
一旦任何一个环节落差了
也就地暗天昏……
任谁也为她难理难解

母亲
总因爱而受伤
却忘了也应该因为爱而累计更多活出自己的勇气

我和朋友们看着自己的母亲
有时候还真的不知如何是好……


常常让人眷恋
却常常模糊了人的意志力


其实也是往前继续走的勇气
失去或拥有只是一种必经的跑道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DKZkQeTPKA&feature=related

意外的火花

平凡、乏味可陈的生活里
在语言上
在行动上
为自己和他人给于小小却不刻意的惊喜
是小细节大关键

人渴望被关注和被抚慰
恰当好处的回应和施受
让自己的心灵活跃
让对方意想不到
让意外的火花不断撞击
是维续情谊的善意表现

火花在黑暗中瞬间亮起时
你看到我
我看到你
意识上的暖意将窝心掏肺
比起漫天烟火还来得灿烂

要获得
就得付出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iKppqPGli4&feature=player_embedd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C2p-wi5sz4&feature=player_embedded

[谢谢愿意和我一起“制造”和“共享”火花的人;有缘人,今生无悔。]

MM-工作室(下)

其实我应该没有洁癖
就觉得家在心中在四处
自己舒服
别人也会舒服

别人可以是家人

其实我应该没有强迫症
就觉得总要有人主动
有人也看到一种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圆融性

生命不是一个人的世界

凌晨三点半
腰酸背痛
十根手指甲呈墨黑色
身体填加了一些伤痕
那不算什么

看着一路创造自己
自己创作的空间
才意识到今年经少回来
预期明年势将投怀送抱
在岁末暂别之前
于是对它说了明年见

[亦如人生,剧场里再所难免的真相是:一波又一波的串起和散落。]

待续……

如果存在是一部连续剧
待续……
希望可以永无止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sVjwuZZcjg
[火花,可以缘起不灭无数次……]

MM-工作室(上)

所有的道具完成了
戏也在两天内专业飞快促成了(佩服大家)

回到久违的工作室
突然有一股冲动来一个大整顿

可能是岁末年初的心理时钟响了
可能是在病愈中生理时钟在提醒
于是开始角角落落地去除尘、洗抹、规划和清理

人和空间的关系是微妙的
我在大扫除的过程
发现原来我在思量着如何经营一个属于共同体
却同时带着个别体恤的一种生活硬体条件

我像一个侦探
在过程中窥探着众人之前留下的痕迹……

至于自己做得够不够、好不好
已经不是重点
这是我生命里的另一个落脚处
将经验的是我生命的部分内涵和情境而已

[必须理清家无形的意义,方能拿捏家有形的用意?]

绕道世界一周

回家
是解惑
是家于我的责任
是我对家的义务

爱的方式在我家很简单
是聆听的写实
还有肉身在眼前

我们从来不会把爱说出口
但暗地里从来不轻率血浓于水的观想和惦念

母亲年纪越大
放自由的度量越大
她似乎已经习惯了子女们聚少离多散居各处他国

记起那部候鸟迁徙的纪录片
飞呀飞呀飞呀飞的
人像鸟
终究要绕道世界一周
才会回到故土亲身处
其实当母亲越豁达的时候……
我更加内疚不堪

绕道世界一周
从起点出发
在起点降落
人在飞翔的过程中
扛起了的包袱
惟有在原点卸去重担
最终

MM-气场

起了一个大早
在排练前先做好一些道具的加工
希望大家有一个较完善的硬体设施
在有限的时间里可以事半功倍

自己的头虽然紧紧绷住
但今天第一次感觉没到有那么昏眩了
(医师说的血液浓度稀释了吧)
预期两到三个星期的病状如期开始愈合……
虽然依旧虚弱
然而还有余力

和朋友们聊到排练室圆融气场之需要……
强烈感觉到今天就很舒服
大家很放松也很投入
(也许校园演出的压力较轻吧)

一片祥和的专业气息之外
一种互相依附的诚恳和尊重满布整个排练室
(除了自己觉得偶尔太越权守不住自己之外)
相亲相爱下
数个小时下来也不觉得累

气场
是一个玄妙和难以经营的事
如何适度适意适情适众地去酝酿和铺排
是一个剧场工作者永远得学习的
而这又是一个非剧场人可以真心体会的……

在艺术和商业两相宜中穿梭

《失猫复还》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喜欢选择看一出戏的Full Dress Run,而非正式的演出。静静坐在台下,在戏正式开始总排前的一个小时,经历一次从戏外走入戏内的经验。借此,自己好像多看了戏以外的另一出戏,而两场戏都是免费的。

—想起Peter Brook 说的,在一个空间,当有人经过的时候,那就是“意境”。今天特别钟爱的就是表演者们在戏前集体暖身的那段空档……灯光设计继续地调度设计,音效设计坐在台下酝酿,而其他工作人员在清场中穿梭流动……这是演出前的准备,对我来说却那么的优美和自然……有一种人生过渡的荒凉感,是戏非戏的刁诡暧昧。

—我猜想观众们会很喜欢这部戏,因为它结集和综合了这个团体长期累积下来的所有优秀的特征和风格,总在这里或那里看到之前的一些蛛丝马迹,是冰山一角的诚恳。

—美中不足的是心跳的节奏和情感的堆砌,可以感觉到台上表演者没法完整走过一个表演者应该享有的、浓缩又放大了的Catharsis。(编导也可能遇到了同样的瓶颈?)

—无论如何,真性情、本土味和反思性的演出在岛城日趋势弱,这出戏虽然稍微刻意平衡了一些艺术与商业两宜的意图,却没流失太多一种艺术自我颠覆和成长的美好情操。

[病中,昏眩看戏,突然觉得自己不那么昏眩了。出去走走是好的。]

[如果戏院在观众面前“最终”被拆卸的话………………如果“岛城被翻新”的隐喻从不间断的话………………]

[耿耿于怀那个被千夫所指的印度人………………]

MM-机器人

不太舍得改变原来的造型太多
总觉得会画蛇添足
于是仅仅只增加“亮点”
希望在“大”舞台上显得较“亮”
看得清楚

病中。吟

虚弱在房
不时会回想曾经历的人事物
也不时会想串起散乱了模糊了的记忆片断

散乱了的模糊
模糊的散乱了

创作歌手把歌献给自己
吟唱了的何止是一段往事一种心情
五味杂陈的人生记忆片断
在简单的旋律与词藻中推波助澜

病了也就有了多余的时间安静地面对自己
这就是人会生病的原因?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_-M3a5Q9RM&feature=related

[逼迫自己出去,东歪西倒的,清楚知道还在病中,但直觉必须走出去,否则会更窝囊。走吧!走吧!Forest! Run~~~~~~~!]

[回到起点处,发现变了样。走出去,是时机的悬念?]

周病

一如往常
一旦生病就得花上半个月至一个月才能痊愈

生病一周了
肉体和精神上依旧虚弱
每次醒来
头重脚轻
但又不能老是躺在床上
于是逼迫自己做一些简单的事
打扫、洗衣服、出去买吃的……
还有就像现在
逼迫自己写下这篇文字
还有完成一些该完成的责任和义务

明天将复诊和回家一趟
希望换个不那么“吵杂”的空间
让自己更安静地继续养病

周病关想:
人随时随地都可能消失
活着
应该为有意义的人事物

病/併发

近一年丝毫无损
免疫系统似乎再也承受不住
完全瓦解崩溃

病中
最可怕的是无法安眠
在床上从早到晚无一刻不折腾
忽冷忽热
头晕目眩
喉干舌燥
肺喘心悸
脓痰促咳
全身泛起红疹
双眼血丝密布
肌肉疼痛痠麻
从来没有经验过的一种综合性病况
一併发作

像在摧毁有意识的脑袋
玩弄没意识了的躯体

时钟杂响

活久了
就会发现自己除了有一个生理时钟
还有一个心理时钟随着自己的呼吸行摆
两个时钟经常相互敲打
时而清脆合鸣
时而震荡互不相让
在这个艺术生态领域中
很难豢养一个可以很规律、近大自然的生理时钟
因此特别倚赖个人的心理时钟的精准度和服务性
稍稍不留神不专注就会错过、健忘和迷失其中
相对于个人生/心理时钟
人类文明还有一个社会集体生态的生/心理时钟在主宰一切
它较强迫性和功能导向
有时昼夜不分不情不理
[响钟的,有时候是心跳,有时候是眼泪,有时候是为了不负自己和他人的良知,还有一种叫淘气的恶作剧基因。]

寻思……七大八大九大

文学、绘画、雕塑、舞蹈、音乐、建筑、戏剧、电影、漫画?

第八结合前七?
第七结合前六?
漫画入九?

[重新看着以上所有项目和自己的关系,嗯,还好还好,不会太厚此薄彼。]

寻思……立场

爱一片土地
如爱一个人
不能溺爱

坦白表态
不敷衍
清清楚楚
诚诚实实地交待
彼此的将来会好过一点吧?

[不是很多人会发觉我其实也是候鸟的身份,又或他们司空见惯这样的现象,不再好奇了,早已经麻木不仁这是一个迁移属性的岛城……大家都把这里当成“生活素质最佳”的亚洲城市而已。]

[今天问自己一个可能别人会问却从不问的问题:喜欢这里吗?老实说,已经无关喜欢不喜欢了,只要呆久了,处处有乡情。]

挑灯

放下身段
挑灯夜读

读完了
情绪如潮

及时行乐
及时行事

不为获得
而为付出

以前很在意做一个有用的人
现在开始学习做有意义的事

谢谢龙应台
让历史中的孤魂野鬼不孤寂

[年少,挑灯夜读,在三毛的文字里享受流浪的滋味,觉得好浪漫,未来应该就是这样,走遍天涯海角,潇洒不羁;如今,挑灯夜读,在文字里找的更多是智慧、灵感和勇气,浪漫的要求虽然依旧,但渐渐薄弱。]

豁达

暂时就这样吧
是时候让自己跳脱
不能积压太重
否则固步自封

趁现在给自己小小的奖励
置之死地而后生

豁出去
以达之

城人童话

我有一副城居的身躯和灵魂

我睡城市的夜
我醒城市的梦

扭开水喉我喝
打开电脑我蚀

关上窗门我呼吸
闭上眼睛我看听

我走被规范的路
我做被划限的事

我有新媒体的恋情
我怀旧世界的悲情

城市是我
我是城市

过站民生

从实隆岗路缓缓步向四马路
沿路会有不一样的民生风景……

Mustafa 附近的休憩空地:
聚集了周日课工的思乡情趣
一切一如往常

意外发现一个街头行为表演艺术家
装扮成像被汽车碾过、又或是像是被炮弹爆破过
血肉模糊衣冠褴褛的尸变人
在人群中缓缓而行
他偶尔向迎面的人伸出需要援手的手
而大部分人都匆忙挥袖逃离

大部分课工目瞪口呆
不太确定这是游戏还是真实的情境
虚虚假假中
我自己也不确定自己目睹的是实是虚
结霜桥小贩中心:
70岁老先生在桌上放了一本杂志“暹佛密爱”
名字太吸引我了
于是开始旁听他和一个接近35岁的先生的对话
35的人说自己每晚都没法熟睡
心念很杂
起伏不定
不知如何是好
总觉得有魔困在心里
70的回应
“现在改朝换代了,一切都不一样了,以前我们比较踏实,心比较宽,情比较重,爱比较深。你们年轻人不行。电脑会害死你的,你应该多出去走走,培养健康的兴趣,种种花、跑跑路、运动运动,不要胡思乱想……”(福建话加潮州话加华语加广东话)
老先生一面说一面投了眼神到我身上
可能他也看透了我的问题

结霜桥旧货市集:
摊贩们总在互相喊话逗趣(福建话)
“哇,真的是人山人海哦!”
“那些要买的人很难做啦。”
……
很有甘榜精神的精神对话

我穿梭其中很久
发现陈列最多的摊贩是卖佛像、手机、衣物、手表和电器……
最吸引我的是看到很多人在拿“显微镜”检视佛牌
一路走来
画面就出现了六次
我好奇的是他们是为了收集还是为了安心?

四马路走道:
经过一个书法卖艺老先生
那种可以两手同时挥墨的能人
排放在地上的有他上报的消息
我匆匆走过
发现他的“龙马精神”写得洋洋洒洒

听到他对旁边等着开摊的人说
“没人支持,艺术不行。”
光天化日听到所谓知音难觅的评介
我心里有个头猛点着
观音庙正对面的走廊:
一个行动不便、拿着雨伞当拐的老妇人
走累了坐到我身旁喘气休息
隔了一条街
她双手合十一大香束(塑胶包袋还没拆封)朝庙拜了又拜
口中念念有词
数分钟
虔诚专注

身体适应了
她才勉强地站了起来慢慢消失在庙门拥挤的人群中

我很纳闷也很好奇
她为什么一个人前来进香?
她为了什么膜拜?
我想起自己经常或必须经过的乌节路
现在正在张灯结彩庆祝圣诞节的到来
其实只是在热烈欢迎外汇的流入还有繁华的装潢
民生于岛城
似过站
非终站
[最近常常觉得自己的生活是气泡似的,也常常觉得精英治理和经济挂帅隔离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和——社会最底层的声音往往最不被听见或被忽略,人被阶级化、功利化以及理想化,少了柔性的体恤还有人性的关怀。]

二十二、二十三



秋天疾走

初生之犊不怕虎
搞不清楚状况就走

一直往前走
不后退
翻山越岭
偶尔停歇
然后又拼命地走
为一个历史留下的路线走
为生命走出自己的记忆

那一年的秋天
心灵走出了地图
身体走出了界限

[秋天,是怀念的季节。雨季,是赤道边缘过渡的秋天。难怪C记起那一年那种疾走的心情。]

啃噬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太厚实血泪
左右了自己文本的独立思考作业氛围
无法抽离乱世的那个现场
还某种程度上加巨了自己可能会“靡靡之音”的担忧

为时代和自己的关系书写时
盲点总是因为个人情绪的极度泛滥或匮乏

我趴着看
躺着看
坐着看
然后回看自己
看不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不满和烦躁

比照两个时空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

大环境啃噬人之卑微

[创作时,才会大彻大悟自己之前的阅历、经验、知识、智慧、能量究竟积累和沉淀了多少,也才能将心比心其他艺术工作者在灵光浮现的那一刻,背后得花多少心力劳力来来穿梭于黑暗与光明两地,然后找到真我。]

久久一面

和朋友久久见一面有很多好处
可以考验之前建立的默契和诚意
可以从新出发用心聆听彼此的心声
可以在远距离后近距离不偏离地侃侃而谈
可以很理性地互换然后感性知性地关心彼此的新动向

还有
可以很开心
当知道各自都走向一个更想要的自己

在很快的未来
我们也许就可以像一部韩国电影里的画面:
老太太爬山涉水去见她久久不见的老朋友
一杯茶
一个下午
一句话也不用说
安安静静
然后鞠躬离去

如佛坐禅
心领神会

阳台

面壁太久
我喜欢在阳台发呆、透气和思索
看看脚下穿梭的人群
川流不息的车流
对面总在更新住户的楼层
还有马不停蹄的工地

外面很热闹很匆忙
阳台衔接我和它
也同时隔绝了我和它

今天在阳台
三次看到提拿行李的的人经过
我猜想他们是什么样的旅人
会往哪一个远方

然后我想象自己也是这样的旅人
曾经在某个地方
一个站在阳台上的人也如此看着我
如此猜想着阳台下的那个人会赴哪一个远方

format

always in search of a format
that can break away from others and itself

yet
formalization is vain and void sometimes

今生欠你一个拥抱

特别喜欢这句话
“今生欠你一个拥抱”
再多的拥抱
今生还欠一个
来生还要一个
[要为活着的人死去,那是人最崇高的情操。]

前身是今时
























































惦念

朋友送了我一本书
"hope it's a good read."
我在回家的路上看了几页就感动了

我们其实很少见面
也不会用一般时下年轻人的方式沟通
没有太多刻意的动作
但却都会默默关照和注意着看不到的对方

当大家各自走着走着走着走着走着走着…………

贴心
不是一味的附合
而是不经意的意外惦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FyGuArqiGY

[每次旅行,除了为自己“欲购”时间空间换来的新感觉,简单回归的行囊里也会加入一些拌手礼给心里随行没能出席、心有所惜的人。那是回家的准备。在旅途中,不为放空或逃避,借机整理和回看来时路上的点滴和际遇,而礼上往来,因为心意和惦念。]

全面用心思

《阿拉伯的夜Arabian Nights》

—从经典“一千零一夜”截取精华,为艺术教育量身定做一出寓教于乐的演出,这出戏吸引了我的目光;我看到经典魅力的延伸与新气息,让我有冲动想再一次阅读原著。

—另一个吸引我的原因是,它老少咸宜,不说教也不政治正确,相当贴心地带领观众悠游于人类历史的时光隧道:爱、恨、情、仇、战争、和平、现实、神话多方面的对比。

—如果追踪导演编剧,觉得这是他最好的艺术工程代表作。如果追踪表演者,觉得他们在表演技艺上,在情感和诚恳度上,都发挥了专业的水平,进步了,同时也超越了自己。

—我想像自己是台上的表演者,演出后,自己可以很骄傲地跟自己说:我做到了,为自己,为艺术理念,为台下的莘莘学子们,还有为生命的真善美。

—方方面面,这出戏都看到用了心思。

[我看着一地的工具,想起它们之前在台上的原来样子,有太多的记忆点……如今聚集一处,像是在宣誓曾经用过的心思。]

blog to self

每一次或每一天
为自己写些东西、文字
就好像为自己的生命交待了一些
活了一次
死了一次

明天是新的开始

疲劳轰炸粉身碎骨

选择了一种剧场的另类方式
结集创作新鲜人一起打造一个属于集体的时空
(自己更是兼具结集者和创作者的新鲜人)

此刻
虽然依旧在文本创作中兜兜转转
但喜欢这样的一种迂回难理的阶段
还有那种得按住性子的磨难过程

大家都有独立的空间去进行一个集体的默契远程
唯一坚守的是对一个岛城的终极关照与意念
可能也就因为这样的导向
个人生活生命里的惯性、压抑和情绪
在通过集体走向的“艺术创作理念”工程中赤裸
得一再冒险、宣泄、整理和磨合

微小的:私人的隐忧、情绪的界定、存在感的落差……
都在聚首时若隐若现
巨大的:却多多少少透露了岛城长久以来所造成的人文基准
于是
我们迷离恍惚

我们走得很慢
但很踏实地去回应一个环境“于我”的虚、实、爱、恨
进行着的
其实是绝对的自我“疲劳轰炸”

我自己
自虐地享受着
在轰炸他人时
同时清醒地意识到自我爆破时粉身碎骨的快意

ps:殿堂表演艺术最可悲的神话是:一个观众走出剧场后,他/她的人生会改头换面地彻底觉醒开悟。

[ps2: 剧场是集合的,有别于独立个体艺术创作的环境和机制。当一个剧场成品一再被检视为独立个体的创作表现时,任何一个呈献的环节都会粉身碎骨。至今,我久久依然没有看到太多一个剧场人或鉴赏者以“集体”的考量看待一个剧场成品,大家的“私欲”都太重,于岛城,于是理所当然?不公平?不会。但,却说明了人生难以磨灭“孤独”的真理。]

[一个远程,需要压住“感性”,让“理性”代步。难怪许多人都无法承受这样内心的不适,因为人本“兽性”,却被“知性”包裹住,缺的永远是“灵性”的一环。]

二十,二十一

飘离

他尝试解决一些设计上的想法
因缘巧合问了我意见
于是我问了他背后的前因后果

之后笑着回应他的当下成品是潜意识的表现

(有点像女性的身理……其实有点延续之前的习性)

他苦笑
(常有而我习惯了的)
相必他可能也苦恼了我其实无聊的联想

于是我拿出曾经他熟悉却忽略的处理可能性
(曾经一起经营的细节)

然后他“解脱”了

而我也“解脱”了

难得见面的你来我往

“谢谢”不是终点
而是一种彼此的尊重和接力

当我走出那个有点怪异的空间时
我检讨自己作了多少努力
为他
为己
为仪
为艺

然而一段车程后
也就轻易忘记
我回到我
你回到你
他回到他




都很轻易地飘离

就只能这样
做到最真诚
做到最具体
就只能这样的小心翼翼
贴心处理

[飘离=失去重心,套台湾的俗语“阿飘”=孤魂野鬼。飘者往往厚此薄彼,而忽略了身后的“大好园地”。]

问题

难得见面共处一地
我问他
怎么样了?

他说其中有一人的技艺上必须加强

我又问他
那个人年轻
所以无法消化转化?

他说是的
所以今天特别要求

我再问他
那个人的学习态度好吗?

他面有难色
不置于否
说那个人态度很好

that's it
难得一根烟的时间
就只能这样

问题很难解决
需要时间

真的
不是一次偶然的机会
就可以解决他或那个人或"全世界"的问题

[其实没有真正的“问题”,如果有足够的智慧或佛性,许多“问题”其实只是当下的“业障”,而当下量力参透即可,无需执意……“执着”是缘起冤孽;自我警惕。]

观众,你的准备够了吗?

因为你们是金字塔顶端的社会精英
有钱有闲有情趣走进这里

因为我是一个试着坚持所谓殿堂艺术不该入流的九流创作人
所以我决定不再提供任何机制范畴造成的惯性

孤注一掷
玩弄一番

你们首先必须坐在地板上
从下往上看

不再一味地符合时代的标准
不再一昧地约定俗成求实际

观众
当你走进这里时
你的准备够了吗?

20091107
狂思乱绪

不虚此行

久了
就会发现艺术是什么
左右言他
声东击西
还有
为了不虚此行
20091107
[所以拓荒意境]

桌面下

桌面下
喘气

于是紧紧相依
担心受怕牵连检举

白色恐怖

依旧在太平盛世稀松平常的生活里潜伏拭机

没有意识到的
就不会意识到

意会不能言传

时代的毙命

[在桌下甘之如饴……]

MM-猫

· 随性而为,当场打翻自己之前的事先基础设计概念,有一种不管天塌下来的自爽快感。
· 让动物们都穿上了衣服,比人可爱,同时也就能够用更快的时间解决一些世俗求写实的肤浅。
· 第一次用人造棉做“肉体”,很有趣,可以去了解这个“素材”的问题,可能没法解决之后会“爆开”的可能性,但实验了,而实验让自己不落俗套。尝鲜。
· 尝试颠覆之前的印象、放大以符合千百人的舞台、坚守还是有偶戏表情和操作的可能性、配合之前鼠类的设计基调和层次、不浪费不额外花费任何一分制作费、还有,为演的导的人留下可以创作的空间……即使再微小,却仍然还可以自我“超越”……以上是如禅修般的制作时,一再的内在关想。
· 不是魔术师,但希望有这样的本领……看到自己,苦中求乐,乐中求全,全中求己……设计师,如炼金,寻找一种可以“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和涵养素质。
[是义务或服务都不重要,因为是任务!?]

小道消息

刚刚听到一些小道消息……

喜欢听
因为生活单调
因此八卦有理

听了
它就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可是之后要如何应对大体?

附和?
添油加醋?
还是
融会贯通
义正言辞大大方方为真心的人伸出同情的援手?
又或
继续传颂自己穿凿附会了的信念?

哑……小道消息风声鹤唳

大部分人
最后看到的真相
只是千万分之一

最精彩的人生故事
往往不在台面
而是台下的芝麻绿豆蒜皮
而那往往最打击人心

[大部分人最后会选择“成果”了断,而我喜欢结集“匪夷所思”的“经过”多于“成果”。]

[自己其实是有语言逻辑障碍的人,很难转述或重述之前听到的或发生的一切。常常很佩服那些可以一字不漏(就一字不漏,没有加油添醋)的人,能够像纪录片一样倒带回去。对我而言,那太神奇了。]

寻思……安静的十个理由

追根究底自己为什么比较喜欢安静的艺品?

理由一
平时太用文字语言来竖立自己。

理由二
感悟真正的沟通,是一种全面感官的接受,语言文字只是其中一种较容易达到效果的工具。

理由三
我们的环境有太多“不舒服”的噪闹。

理由四
很多人说/写一套,做又另一套,文字语言有时很不可靠。

理由五
真情时刻,往往词穷。

理由六
自己不善于此道。

理由七
活着,无时无刻在心里在脑里(甚至在梦里)不间断地用“文字/语言”和自己“说话”,够了。

理由八
相信别人说的:showing, not telling/be a doer, not a talker。

理由九
大自然其实不会像人类一样用文字/语言来表达自己。

理由十
“声音”涵括了也赋予了更大的创作可能性。

……但,好像没有绝对的安静……安静不表示完全没有语言和文字……安静是一种是是而非的状态……安静是语言文字以外的另一类讯息……

[不该是理由的理由:无言以对。]

三开

开灯
开饭
看电视

遥远的三开记忆
却依旧窝心
那时候的传媒
贴近生活的根本
(强调一家团聚)

开心
开放
开电脑
现在的三开新媒体
(强调个人主义)
好像让人们更容易靠近
方便速快
但有时候就少了踏踏实实人与人面对面的临场感
将人不小心地抽离了生活的真实性

[想到花绽放的刹那,缓缓入序,雍容华贵。]

演导演,演导?

“演导演的样子就会很安全……”

“注意导演的一举一动和思考模式,然后模仿之……”

有时候
这样的一种处理方式是身为演员必须“消化”并“内化”的事
无可厚非
而且往往还无往不利

剧场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真相
耐人寻味
莞尔又刁詭

这是一般观众看不到的
那应该去追踪和兑现吗?
众说纷纭

[最近特别喜欢用“表演者performer”多过“演员actor/actress”,因为那样定位对一个站在台上的人来说,比较有更多的“自主性”和“人本自然”。]

布局

满脑子的细胞不够用
经验智慧老不长进……

太多的假设和隔空铺排
还得预见突发的状况
同时备案以应对人情世故的牵动……

悬起所有的基础站、考量点、定位线和人脉角
在无重心引力的空气中穿针引线以获得一纸图样……

劳心
因为这不是一份可以今日事今日毕的差事
随时得准备撤离取消任何太自以为是的设计……

布局
最难的是不能太设限自己或任何人事物
还有不能太开心有一个不需要失眠的夜
因为熬煮着脑浆
得小心守住火侯

不温不火中
中规中矩下
祈求一帖幸福的药剂

[场地预定了,表示骑虎难下,开始驯服自己,冲刺到底。]

死穴

雨季里看到自己命中的死穴

散乱
烦恼
愤怒
仇恨
冷漠
功利

[所以需要划清界线和底线,以便成立更真实和无欺的自己,同时,坦然处之,安心得理。]

雨季

没有四季
所以所有文化的依据
必须从自己,从身边,从这里开始经营
(移民者必须花更长的时间去调适去发现)

雨季来了
多少身边的人
注意到这样的惊喜

可能雨总来得快走得急
所以赤道的风情偏向激情
眼不见
是清净

雨季来了
我看着窗外的自己
原来总在用没有雨季的精神状态
看待当下的自己

有趣

[慌乱中不小心买了一把有可爱印花的伞,突然觉得自己要表现得“可爱”一点。]

任何一种艺术成品都涉及良心对己

想起以前站在校园台上的自己
不是很在意自己的表现如何
更多时候是希望摄住台下一双双单纯不懂的眼睛
给他们一些良心的建议和勇气
可以的话
不留痕迹地去抗衡时俗对这些莘莘学子的恶言耸语

良心演出
良心表态
良心回应
良心不着重表面的利益诱惑
因为
真正的受众不是老师
不是教育部
不是艺理会
不是有关单位
不是演出的多寡
而是艺术教育的坚持

艺术教育
不是附政治正确的宣导工具
更不是自我求存的生财武器
它本应该是更全面的人文提醒和关怀
但稍稍不留神
穿凿附会
也就扭曲了它的意义
还有暧昧了自己的良心

艺术教育和殿堂艺术,怎么能用同一种标准去衡量去处理而已?而其受众层次的不同,不代表了就可以轻松轻易……自我严厉警惕。

[那么,就尽情挥霍吧!]

需要一把伞,在雨天

每一天
我会花很多很多的时间
去合理化自己的所作所为
也会很努力很努力
去圆融自己和外界的隔阂

通过
道德
伦理
智慧
逻辑
意识形态
专业理论
机制模式
方法辨证
技术层次
沟通技巧
双赢法则
直觉的
感性的
理性的
知性的
群体的
个人的
……………………………………无所不用其极来对待自己认为的事端真相

然而今天从早到晚
脑子里除了做了许多以上无谓的事之外
唯一一再自我提醒的是
我需要一把新的伞
在雨天

那就是人的本念吧?

我和“我”

发现自己的个性
一直来在面对外界的时候
太深思熟虑
太拘谨细腻

所以当独处面对自己时
往往没法跳出那套自己面对世俗的方式来关照自己

而最近的所有独处的内容
无疑是在进行着由内而外的一种自我颠覆
尝试去改变一些自己的既定模式和习性
因为厌倦了自己以一种生命的态度处理我和“我”

也就难怪自己最近的举动行为让许多旁人不知如何应对吧

那是因为他们以为的我
或是他们曾经认识的的我
已经开始变质了

“我”这个人
对他们来说
不太像“我”了

我和“我”
都有一点亢奋
[更新护照,发现两本大头贴相距五年,样子却变了很多,胖了,没之前那么干瘦了。]

女之美,于永远感性多于理性。
(男难,或两难。)

自己

大家都在“比较”
谁的影响力比较有影响力

其实
只是在“比较”
是谁较谁

可以接近

自己

[自己可以影响自己]

所有自以为的
逃不过如此的标准与期许:
与其说是在让自己的声音被听到
倒不如说只在找一个听众
以满足自己的欲望与空洞
信念
必须建筑在自己以外的天空
那是别人的眼中
那是你我的苟同

设计一个未来
如挖了一个陷阱跳下去
坠啊坠啊
视野变得急速
心跳变得急促
见底
望向来处
虚脱
模糊
梦醒
继续
坠啊
坠啊

[还在思考信仰是什么?是生活里的必需?还是生命里的泉源?如果我选择了其中一种,是不是也就辜负了还有更多的可能性了?

在没有信仰时,我应该如何自处?自重?自圆其说?

还有,自得其乐?]

乡愁四韵

乡愁
四韵
诗意
寓意
禅意
警意

找虫吃

很久没有这么早起身了
路上看到行色匆匆的上班族
突然觉得很新鲜

有的睡眼惺忪
有的衣冠笔挺
有的正经八百
有的邋遢随性

可以很容易地辨识出
谁是白领
谁是蓝领
谁是假洋鬼子
谁是八股知识分子
谁是土生土长
谁是舶来货

还有
还有
谁比较快乐
谁比较无奈……

决定明天要起的更早
看一看更早起出门找虫吃的鸟儿们

[发现自己留下了365个记录。一年365/366 天,如果每一天一个记录的话,那表示我在短短的十个月中竟然已经留下了一年份的日记或心情随想。想来,自己活得还真多话,真多想法……还真的是把太多的时间留给了自己。不关好坏对错的事,但可以确定的是,每一天要求自己写下一些东西或想法,同时也就让自己留了更多的机会面对自己,沉淀自己,还有,爱和做自己。]

[凌晨三点钟,明天早起不来了……]

MM-鼠

最后一眼
美丽的现在
[细心研读之后,更确定这又是一起“propaganda-correct" 的任务。有点厌倦了这样的,人前人后用心程度不同的落差……太伤人也太伤心了……所以我虽然不舍,但还是不放弃自己的“艺术”理念,为自己,也为真正必须去面对的受众与参与者,努力完成更“贴心”、更“有效”、更“园融”、还有更“好玩”的硬体设施和装备。]

[还有,继续实践我自己坚信的“经济效应”。]

[每一个作品,或简化成每一个行动都代表了一个人的内涵潜质。我不相信一出“大”戏就不比一次规模其实还不小的学校演出。现在的艺术工作者,已经忘了艺术的真谛,行为扭曲,急功近利。当艺术一再被物化和贩卖的时候,艺术工作者的良心也就荡然无存……至今,我很庆幸和骄傲地说,我不足,但我不负任何大大小小以艺术为名的任务和制作,不为五斗米折腰……永远得去抗衡的则是:不辜负自己和人性。]

[要给自己留余地,我会努力去做!!!!]

我是一只寄居蟹

回到久违的空间
一个曾经是自己暗无天日蜗居的地方

一踏进去
好陌生
没什么人气
更没有了以往的温和热情

所有曾经经营出来的和谐美感
散落一地
覆水难收

有人说
要懂得一个人
旁敲侧击这个人的存在空间
就可以窥探这个人的品格素养……

这个空间曾经熟悉
如今陌生了
而那些蜗居许久的岁月记忆
霎时间变成过往云烟
在大海上幻化泡影

还是得回去
但得调整一个全新的心态以保持自己
不再是蜗居
而是寄居

寄居蟹在海浪盖天铺地时
选择离开
惟有在适当的时刻才会回到居所过活

涨潮退潮刻不容缓
我漂泊的心情
还是得尝试回航靠岸

但心里很清楚的是
这样的动作
只存在于在适当的时候了

[于是我又逃了出来,明天我会尝试硬着头皮回去……]

[无法想象自己竟然可以硬着头皮呆在“尘洞”里长达五个小时,从脚到头不停止发麻,眼睛不断地发痒流泪……太佩服其他人了,他们是怎么能够长期累月将就地处在这样一个空间的?……或许,是自己真的有洁癖症,所以比较敏感吧?!明天将移师他处寄居。否则真的会事倍功半,自讨苦吃啊~~~~]

[想起名师说的:一个表演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纪律”;要说服他人自己的艺术理念,首先就得从个人修养和情操上下功夫。提醒自己,切记,切记啊~~~~]

旅行的欲望

母亲说周末会出去玩一天
强调自己会很晚很晚回来
听得出她很兴奋也很期待

母亲是一个喜欢蜗居的人
她那年代的人服行三从四德
日子过得循规蹈矩刻苦耐劳
更习惯了将自己生命的重心放在家人身上

现在的她终于放下身段
但体力心力上已经无法承受较劳累的行程
于是她选择时间旅程较短的内容
偶尔享受那作为人
天生本有的旅行欲望

我替她高兴
等着听她述说旅行的一切
她一定会说
那是每一个旅行者回归后必然的行径

旅行让人看得更多看得更远
看到自己的渺小
看到世界的辽阔
旅行之后
身心豁达
人的欲望也就有了慰藉和抒发

人本质上是游牧的
旅行在某种程度上
解脱了人被捆绑着的压迫感

母亲的旅行方式
和我的很不一样
欲望
却那么相似

[其实去哪里都不重要,只要真正的去“拥抱”,沿路的风景才是主角。]

[It's all about AFTER-TASTE.]

尘螨

将用了近一年的地毯丢弃
担心尘螨会爬满自己全身

房间突然之间又空荡许多

总在不经意的时候
发现自己所有的行为举动都不是下意识的

[下意识需要的是潜意识的积累,时间对了,一触即发……]

不要太快结束

看着小孩说:
这么可爱,不要长大好了。

很投入一本书的内容:
不能读太快,要慢慢咀嚼神交的意境。

进行任务:
时间还很长很长,不用急,过程比较重要。

爱一个人:
见面千百遍也激情不厌倦。

美好时光
真情时刻
总希望不要太快结束
于是沉溺、恍惚或悠游其中
假装一切才刚刚开始
还在等候
还在享用
如痴如梦

寻思与众不同的……

文本第二阶段建构中……

大量的阅读
大量的搜寻
大量的意象
大量的理论
大量的借境
大量的参照

导致寸步难移……

唯一可以肯定的
积累了许多
确认了许多
等的就是那所谓的……灵光一现!

创作之前
首先必须了解自己
了解他人
了解这世界
了解自己以外的能力和梦想
等的就是那所谓的……内在的声音和能量!

没有一份工作是可以如此天马行空的
这是创作者最与众不同的尊贵与骄傲

加油!加油!加油!

[时间不留人,世俗不留情面,创作者所以选择了自爽为先?]

登高望远

攀岩
固执的以为可以登高远远的寺庙
不自量力
最终骑虎难下

死里逃生
坐在巨石遥望群山之盆的人间
感悟生命的如此不真实

如果不是这样的一次千里跋涉
也就不能了解生命还有许多珍贵的感觉
是不能在一座城市里可以参悟的

难怪圣贤信仰者皆走进大自然寻幽探密
让自己的生命体回归宇宙吧

尝试……一再

朋友被吊销驾照
情绪低落
思绪杂乱
有一股长期积累的怨气
笼罩全身

中年失业失败
的确难堪难过
看着他
听着他
自己其实也不知如何是好

尝试当一个有反应的好听众
尝试当一个有智慧的建议者

就只能一再尝试以他的方式处理问题
希望他最终会理出他自己的一番道理来
又或他在宣泄在吐苦水的过程中
心里已经正在打着主意如何继续接下来的人生

面对另一个独立个体时
我只能当一面镜子
尝试将心比心
尝试掏心掏肺
通过镜子的反射
让你看到我
让我看到你

当人没有了生活的能力
可能就没有了生存的勇气
外在的尝试介入
此时此刻显得特别需要

我尝试解决的方法不是一味的附和付出
而是站立在不一样的环节上给与想法参考而已
往往在这样的情况下
别人会觉得我很冷漠和很自以为是吧

[当发现镜子前面的人如此坦诚直率时,我也必须诚恳以待,无关成效了。]

守护

有时候我会想
如果每一天我都得走到临终病人的床边守护
我还会这样的过日子吗?

不见棺材不掉泪?

我会这般地想
只是有时候

机会很少

不会时时刻刻模拟这样的情境

我沉默

因为我能做的
真的微不足道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机遇命运
能不能在自己的宿命里多做一点?

这是我总在思考和尝试努力的

而今
我仍旧面红耳赤

[不能成为医院里的看护,但想象着我的世界是一间很大很大的医疗机构……]

活在估算的年代里
不能高估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也不能低估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姑且计算之
异立独行之
也任君翱翔
自生自灭求存求活
没有绝对的重任是可以所向披靡
这是圆融自己和他人最艰辛的时刻
迫切需要的是一场不留余地的刻骨铭心的死而后已的
毁灭或战争?
[物化的年代?人心不古?冷感?自私?功利?盲目?在如意算盘中度日?]

尝试……忘了

我们尝试解析世界
但忘了解析自己

我们尝试从错误中爬起来
但忘了从错误中走出去

我们尝试过得幸福
但忘了幸福就在身边

我们尝试
但总会忘了

这将是一个慵懒的午后
我们将无所事事

[突然想起朋友说,别人可能会认为我很闲……是的,没空理太多了……先理理自己为是。]

还有明天

大家都说很忙
我看不出道理来

我自以为是
觉得大家很忙不是借口
只是给自己理由逃避

许多重要的事
被自己的私欲轻而易举地合理化
忙什么?
忙着想着:

我还有明天嘛
还有还有
那比较重要啊
厚此薄彼……

是谁说现代人比较懂得安排自己的时间了
请打电话给我
我愿意挑战你的说辞

[挑战你所谓的没时间……第一个问题,你生命的重点是什么?第二个问题,你花的心思与时间,接近了你的重点吗?第三个问题:你把持住了吗?有没有随波逐流而模糊了视线?最后一个问题:你自己了吗?]

[以上这段话将杜绝我,成为“淡如水”,心知肚明……]

[廉耻、宽容、谦卑、气节……那些属于东方的哲学命脉,渐渐于岛城难见矣。]

“性”

兽性+理性+感性+知性+灵性=人性
还需要+些什么“性”?

[性=心生。]

寻思泛……

文化……
宇宙性……
可能的话
情感也
那样也许就能保证“产品”不过期?

美术、雕塑、建筑可以留存博物馆里外数百年
音乐、电影、文学可以高科技存档记录千百年
它们在任何时候可以重温重阅重新体验一番

表演艺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它无法长期保鲜其临场感
每一次的“活”就是一次的“死亡”
无法通过任何“加工手段”重现重复重拾过往

这样说来
会让从事表演艺术的工作者沮丧……

但也就因为这样
创作变得当下且虚幻
偶尔一个作品诞生后能够十年让人回味的话
也就难能可贵了

那要如何让艺品可以……?
文本、评介、学术、理论、技艺、章法、受众、参与者………?

表演工作者抓破头皮
歇斯底里
淘尽心思
频临疯狂
希望每一次台上的一切
可以留下集体的记忆与证据……

然而却忘了
每一个表演艺术可能仅仅只是你、我、他
生命里一次磨合

表演艺术的成品像人
生、老、病、死
没法不朽

[那从事表演艺术工作为了什么?我似乎更确定了自己的选项,但必须寻思下去……]

[刚刚和朋友一起脑力激荡明年的企划案,发现新媒体强烈地影响着表演艺术的独特性和本质,许多当前的舞台作品变质了,苟且了,要独善其身何其容易……剧场还原剧场的美学,辛苦,但必须不放弃。]

[想起“松竹梅”的其中一个成员的感受,这出戏很有你们一贯的风格……我之前不知所云……现在才当头棒喝……原来,我们其实很早就有了自己的剧场能量与特性!原来,为什么之前能够走出国门迎向国际,就因为这样一种“独善其身”的艺术创作理念和精神吧……我必须牢牢记住不再被左右偏离。即使会很可能长时间的被归为异类,但是我会继续拥抱这样存活下来的价值所在,虽然脑子里总会担心着:这是不是我自己的一厢情愿。]

[What is Theatre as itself? Still finding the answers for it....]

温柔

重复播放“下午的一出戏”不下十五遍了……
这好像是年少轻狂爱做梦的年龄时才会做的动作……
哈哈哈……
原来人间无需机制或智慧……
温柔
才是最伟大的本领与才华……
[反转思考:是利器。]

一路平安

死亡
如此靠近我
但我却选择不正视
世俗要求我
所以我做了应该做的事
避而不谈
轻描淡写
没想到
多年后
就今夜
我的情绪
亦如那时手术后你我的歇斯底里
再也按捺不住
我很好
真的
只是思念
像日夜星辰
选择了我愿意的时候就会多看一眼
多给一些时间
我们
一起
一路好走
一路平平安安
我会小心
我会做到

春天不是读书天

下午的一齣戲

钢琴键如雨滴
歌声粗邝不匠
游唱人间的叙事诗
镜头转移的临场感
记忆情感的连锁效应

想象自己坐在庙口有落地玻璃窗的咖啡店
想象自己坐在后台扩音机旁敲锣打鼓混饭吃
想象自己撑着伞坐在矮凳孤独终老望着台榭

十年以后还是会记得陈明章的这首歌
因为每一次听都会掉入自己的另一个想象世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XmxJRIq8ik

作詞:陳明瑜 
作曲:陳明章 
編曲:林暐哲/李欣芸

天色漸漸暗落來
烏雲汝是按佗來
職ㄟ熱天ㄟ下晡
煞來落者職陣ㄟ毛毛仔雨
踏者恬恬ㄟ街路
雨那麼變做遮爾粗
雨水撲佇布棚頂
看戲ㄟ阿伯也煞走無

下晡ㄟ陳三五娘
看戲ㄟ儂攏無
看戲ㄟ儂攏無

鑼鼓聲
聲聲塊慶團圓
台跤無一聲好
台頂是攏全雨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在剧场打转的人啊,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还有……想象生者对亡人的思念……]

[……我其实很想念你……我只是假装自己很坚强。]

天变

电视新闻报道:
瓜迪马拉总理担心岛国被淹没而潜入海里示众
澳洲的林火狂烧肆虐逼迫平民百姓撤离
菲律宾连续惨遭台风一再吹袭而陷入困境

母亲坐在新的竹藤椅上
“惨咯惨咯,变天咯。”

弟弟回应
“我们的时代太多灾难了。”

我瘫卧在沙发上
“是咯。”

入夜晚餐后
我们注视着荧光幕
是关心外面的世界?
还是感恩自己的幸运?

常常会有这样的意念诞生:
平凡人平凡一生
那些人事物不关己时
它们显得特别浪漫和诡异

人在阅读时事新闻的心态
不无就为了确认自己的存在
我活着
我活得不错
我是幸运的

荧幕上的血淋淋
不及身边的凄惨惨

真的
我们太幸福了

变天
是的
太热太黏湿了
我要去洗第三次冷水浴了

……………………………………………………

[人,敌不过变天的事实,是时候纳入自己的生命内容里了……]

两块或两块半

对面的咖啡店重新开张
经济饭菜档薄利多销
满满的饭
满满的两菜一肉
仅仅两块或两块半

有点惊讶这样的价钱

去了几次
也就看熟了彼此
问了问生意如何
老板娘用生硬的华语说:
因为有你们的帮忙
所以还不错

我说:
你的口音不太像本地人
她说:
我泰国来的
接着用泰语说谢谢

我笑了
因为陌生又熟悉的记忆涌起
我于是接着回以生硬的泰语说:
“谢谢”
她也笑了

岛城的文化变迁将史无前例
一个又一个异乡成故乡的故事
将蔓延开来
不能不去关心和包容

[对于新移民(我也是其中一个吧),我开始觉得我应该重新启动去设定自己之前所有的评价和困惑以外的宽容了。]

寻思建设性的

文本建构中……

既然什么样的土地将孕育出什么样的人格特性
极端突出负面的倒不如美化建设性的
即便是悲观宿命
也应该成为乐观的悲观者
入命的宿命人

于是写了这样的结局:“尾声:舞毕,行者们从行李箱里拿出精緻的酒杯,优雅的干杯,笑容满面,然后继续下一个旅程。”

继续寻思这样的结局有多建设性……

[Indulgence is good for present but is to be reminded to be more optimistic for the future.]
一句可能老掉牙到没有了意义重量和警世效应的说法:“生命太脆弱,凡事即时行动。”

十七,十八,十九

理发

白色山城
老先生为我理发
有一句没一句地理解
一个人的旅程
提袭的心如髮
落下

近顶

近顶
天台
最靠近天堂的地上人间
满天星星和我眨眼
寒风不停地刮
我不愿閤上眼

动容

集体微醺
在湖壩山丘户外舞台
艺人清唱Arirang
复歌一遍又一遍
夜也动容

天路

山区唯一的路
阳光灿烂
空气稀薄
草原慵懒如枕
川水冰凉透心
羊群满谷满坑
老妇和孙子捡起黄金百两
棕色的脸天真害羞
笑容如天使

日出

于是
我们安静下来
当第一线阳光乍现的那一刻
我们眼眶泛泪
卑微无助
像一个刚降临世间的新生儿

离开回来后的事

终究是游子
离开回来后的事是
开门
开窗
打扫
除尘
上网
回邮
……

调整
回归
不一样的
位置
坐标

终究是游子
回到一个人过日子
继续
孤独
漫游
和冒险

琐碎
但必须的过程

离开回来后的事
简单的说
就是从新出发
明天的我
不是全然的自己

[自己在两地将继续的是,追踪《家门的荣光》,看韩剧如何颠覆和重新定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哈!五十四集太长,跳看最后一集,于是乎,开始了解韩剧里的铺排、架构和奇迹,也开始了解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沉迷”韩剧的“想象世界”……韩剧能够普及亚洲大众,因为抚慰了属于东方思想底蕴里的真实人生的匮乏与矜持。而韩剧最精彩的是回归民意国情之外,还创造了“共生”的文化情感与未来,这一点,太值得借镜和学习了:国有国度,民有民情…………文化的依归,是一个国家/民族/社群的最根本筹码,不是吗?]

[韩剧的结局是完美完整的,安抚了急躁的城市生态,也安抚了如孤魂野鬼似的城市幽灵。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是全面性地关照着的。有一种难能可贵的人性情操之至高关爱,普罗大众需要的就是这样人性的关坏和关注吧。]

[还有,韩剧里的人物塑造,每一个人都是缺陷的。但每一个人都有其前因后果。绝不会样板处理。这一点,近乎我们的真实人生……谁能说某某某某人是“无可救药”的呢?]

[韩剧让我思考,我们自己的文化筹码是什么?]

[最近常常会思考着:自己和大环境的关系是什么?大环境如何影响着我成为现在的我?还有我应该如何去面对未来的大环境?……有时,还真的说不出什么道理……就只是很纯粹地进行着这样可能了无意义的动案……]

[面对一个艺术成品,常常会听到的评语多处在意识形态之中,而忽略了作品本身有没有具备“灵性”的内涵(Divine Quality)……回顾今年看到的许多作品,单单就以“灵性”作为评介时,纠结了的思绪突然之间也就豁然开朗。原来,我们要的不仅仅是“刺激”和“安慰”,更渴望的是从人文艺术里找到精神/灵魂的依据、真
善美和勇气。]

sign of something

昨晚做了一个和家里有关的噩梦
醒来坐在床上
还很清楚地记得梦里的所有细节(不常会记住自己的梦)
纳闷
因为那是一个不切真实的故事(如果梦代表潜意识)
发愣
舌头随意在口内探触(睡醒了的习惯)
一小段0.5mm的牙块断裂出来

没有痛没有血




将牙块掏了出来
放在掌心看
它是我的分身
然后舌头继续探触
发现牙块的来处缺成刀锋
利而突兀

决定回家还有看牙医
this is a sign of something
荒谬
但应该行动

[陈牙医将利齿磨平,心安了,谢谢A和师姐。]

[每一次看到陈牙医,就觉得他又老了许多,每一次心里会想,下一次还会不会见到他……这样的念头,虽然不该有,却是最近经常会发生的状况,是年龄的“终结”症状吧——认识或熟悉的人,有一部分就是这一群年迈了的人……]

[喜欢母亲坐在新的藤椅上看电视的样子。]
当遇到瓶颈 是时候离开 抽离 休息 充电 放空

散场电影

《不散》

—太爱这部电影了,风格独特,耐人寻味……撞击力太强,导致我失眠,极度亢奋中。

—声音。声音是整部戏的线条,时而清晰,时而抽离,似有似无地勾引或探入内心里的个人情感和回忆。

—影像。很多“停格”的意象,似凝住了又流动起来,鬼魅深邃,如诗如画,热情邀约观众以自己的想象参与画面上的一切,是游戏。

—人。大时代的小人物,行同陌路,人间实相。

—梦工场。检视台湾电影工业和生态,记录了上个世纪第八艺术的历史面貌。更者,还重现了以一间电影院为主,发生于里里外外的平凡人生。如果电影是制造梦的工厂,这部电影处在半梦半醒之间,为电影的艺术内涵和人文回归,作出了最诚恳的检讨和期许。

—人害怕心里有杂念,一旦杂念萌生,就慌。这是一部挑逗思绪的作品。

—那间电影院的氛围似曾相识,它记录了我看到过去宝岛/本土人文的某些冷与热。

—独特,独立,独善其身……艺术里常常有孤独的创作者……大家应该不会太喜欢,但没法拒绝他们的刁诡和昏暗……

[我如此写着,反映或映射了我的处境?]
凌晨 夜空 如烟雾的云 在眼前出现 缓住 凝望 飘离视线 是时候睡了

寻思不一样

在书写和整合三个明后年的计划书
三位一体一起
有点错乱

很努力地想去理清并建构三个制作的创作动机和缘由
同时还得很清楚地归纳、铺排和设计制作的未来动向
担心会偏颇了
担心自我设限了
担心无病呻吟而最后无痛无痒
更担心这些计划能不能留下一些不一样的(集体/个人)记忆
(为自己为参与者为受众为大环境为生命)

我豢养自己的灵魂
肥腻不已
寻思不一样的
却希望终究轻装简行

面对这样奇怪的想法
我和自己赛跑
所以偷懒

[啊!真的是《无独有偶成三》了!]

[谢谢蒋勳,帮了我思考,同时也让我暂时逃避。]

[再随性偷懒多一点,后年的事何必现在想呢?丢掉丢掉丢掉……文本才是重点。]

念旧

“念旧”

不常听到了
很少人说话时会用它了

想起小时候大家庭的聚会
大人们的谈话里会时不时出现它

那一代的价值观草根而亲和……

[出自曹操短歌行,“契阔谈讌,心念旧恩。”——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精神财富在手里,谁也没法拿走别人的。]

难过南国

朋友说她选择的是良知
我最终无言以对
我无法了解她说的良知指的究竟是什么
因为她的解释对我而言无足轻重无足挂齿

虽然我还能依稀猜测她良知以外的顾虑
但人与人沟通时就只能点到为止
因为没有准备好的双向交流是枉费的

这属于人生的第三或第四层次的意义和真相
我们可以理所当然地在第一和第二层意识形态里把握住自己而活得自在
然而终究难免会挣扎着于第三层第四层的“空即满”的状态……

如何自处?
如何自满?
如何确认他人在自己生命里的空与满?

回顾之前的“洗脑”议题
再感受这次的“良知”议题
发现唯一的共通点是:
人总会选择活在自己一个人的氛围之内
外在是外物
我还是我
那样就好了

[我想起昨晚有趣的结尾:Rubbish! 现在觉得比较好的结尾是:CASES closed.]

[接到最新消息,朋友不选择自己认为的“良知”了。朋友面对了另一个“良知”的考验,但最后还是争取到自己的尊严,更赤裸的“良知”。更多内幕,随后报道。:)]

[最新报道:朋友最后选择了自己相信的,而我被提醒我必须检讨我认为的所谓“良知”的定义。我的“良知”直觉告诉我:我是太在意“良知”这件事。所谓的“良知”,是生命里无法承受的轻,但又好像太重,太个人导向。]

[再回看以上文字,觉得乱七八糟,连自己也不知道自究竟在写些什么。这个CASE, 其实何止触及人的良知表现而已,问题何止在朋友一个人的身上而已……它提醒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对自己的尊严的维护权益,以及在僵化了的内在与外在找到自处自融的存在价值和质感。]

成功什么?


是进行式的要求
非结果式的答案
[别人说的不算数,自己问心无愧同意了才安心。]

洗刷刷洗刷刷……

我完全同意也不排斥
创作是一种洗脑的假面

听起来有点可怕
但实际上就是这么一回事

如果没有一定的意识形态磨合
也就没有共通共同的远程共赴

洗刷刷洗刷刷……

在群体面前成为一个引领的人(=尝试引导、适度主导的人)
不能太随意
更不能太刻意
否则便没有了整体(真相)
又或连自己也入魔走火已

洗刷刷洗刷刷……

我提醒自己
其实我的脑也在不知不觉中自我洗刷

洗刷刷洗刷刷……

如何干干净净?
又不能太洁癖?

洗刷刷洗刷刷……

[我的脑,是一台容量超大却功能超弱的廉价清洗机器。]

hungry soul

what matters is what you believe in
what you believe in is what your soul needs to be fed
[discovering, choosing, deciding, chasing, fulfilling what i'm believing in, is never ending.]

自在自由

写部落格/心情记录让我平静/grounded
自说自话
自在自由
[回应B]

[也成为我“完成工作”和“吮吸知识”的途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u_PQBmk-6c&feature=channel_page

qualities of being

What are the qualities of "being" i am seaching for?
[它说得比我清楚。虽然我的心态建构于此却继续拉扯。]

beyond PUB

……人习惯自己在自己的安全岛城过日子。

……年龄真的是问题,听着听着也就忘记,即使听懂了,但很快又忘记。

……为什么如此在意别人如何如何判定自己?

……我们来处不同,所以渴望契合,那是爱的原始需要。

……我在Pub里
看到一个人中年男子喝醉了
却不愿离去
在吧台
钓鱼

……我身边的情侣在烈酒后
跟着每一首别桌点的卡拉金曲
哼唱、共舞、相拥、嬉戏
亲亲我我

以上是我一个人“不小心”留在PUB里
随处观察的随笔
这是今晚我第一次有机会环视PUB周遭的环境
属于凌晨两点钟的声色犬马

当下
我突然觉得今晚不就是
一出戏
but the irony is that
i was listening to different voices
beyond me and us

and now back at home
i'm still thinking of if i had been listening beyond the PUB
which i left ……

“远角在你眼里”
真美
遥不可及
但谢谢你们在我身旁

[创作时,微醺中进行,可能会有更多意外的发现。]

那里是哪里

十字路口
左右前后
顾前盼后
左右为难
生之勇气
选择了之后走下去
我知道你会走到这里
你其实应该也很清楚自己在哪里
还会走到哪里
那里是哪里
就走下去
[去到不能再去的那里]

约,定俗成。就是记事本而已

每一年
在记事本日历的空白后页
我会记录下当年的重要任务
例如:
Main Season——几个年度重头戏剧目的时间、负责人
Reach Out——School Touring shows 剧目、长期重点workshop、其他人的重点计划、将参与的
festival演出或工作坊
Self Project——自己被外借独立经营的演出计划、社区艺术工程项目

在这些细节之上
我会给自己一些座右铭
方便自己有所依据
为两三年内的旅程设立点线面的思考依归

如今又要更新了
但回看2009 和2010的座右铭
恍如隔世:

《凡夫人。平常心。真性情。踏实路》
《云淡风轻。安贫乐道2009》
《随遇而安2010》

其趣味在于:
我做到了多少?
当初的我为什么会这样地写给自己?
为什么我要如此预期外来的自己?

我在一天一天(记事本)的行程以外
记录着自己身心灵的大方向
担心自己一不小心又失去了自己
这是为了未来?
还是因为过去?

而将更新的又应该如何以对?

这是个给自己的无聊游戏
原来它提醒着我:

我无法想像自己没有了记事本的日子

,定俗成。

[“俗”,we're always taking everything for gran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1cG2svnLpM

faces in the clowd

黄昏巴士上
我坐在可以面对面的位置
想起朋友刚刚提起凝视一张面孔的事
于是把视线移向对面的一张张陌生的脸

没有血色
呆若木鸡
神情恍惚
灵魂出窍
在思索但应该是无关紧要的事
像经历了一场浩劫后的惨淡倦容
却不是那种适意的放空

这样的画面突然让我想起以前读过 Ezra Pound 的诗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路上
转念回看自己
我,相对于那些面孔而言
是不是也只是另一张
城人岛民蒼白的脸?

[听说,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性,有什么样的思维判断,长年累积以后会相由心生,所以一个人必须为自己的容颜负责。当直觉地用形容词去评断一张脸的时候,可能也就暗示了这张脸背后的这个人的基本条理了。凝视一张脸,那里有岁月的故事。]

听说你们会继续














听说你们会继续
我躲起来
躲到自己的梦里去
趁人不注意的时候
偷偷地捂住自己的嘴微笑
谢谢你们
完成了社区艺术工程的最高境界
[让自由时,喜忧参半,因为难免担心;让他人自由,会放不下自己……是时候反转思考,先该让自己自由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cNN5SEb-Kg

天使到过人间

“真正的残缺是心灵的残缺。每一个生命的出现必定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世界,没有真正的“丑陋”或“不幸”。”

几年前停滞的作业
现在将重新出发
另一个远程酝酿中……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ExhN2szfUk

[the importance of having topic sentence in creativity…… 突然想通了为什么创作时应该勾勒出一句直接了当的“大道理”。那是不希望在创作的过程中犹豫偏离。而一个好的作品最终应该made a statement,which got the qualities and uniqueness that are more innovative, daring and enriching than other similar creations. ]

生活是一连串的
、赴、制、条、立、爽、毁、简……

我无法想像自己没有了记事本
[极度被物化、商品化、消费化的结果。]

naked truth

害怕赤裸
所以在宽衣解带时
有所矜持
其实
人如獸
激情
才是真相
拜托!!!!
我们
其实
都是
禽兽
害羞些什么嘛
:)

[害羞=害怕?每一次镜子面前,想着如何勇敢拥抱前面的自己,如何穿透隐藏于自己身影内的一切组装元素。镜中人,你懂我吗?我和我的镜中人,可以成为最好的知己吗?]

Reaching UP, Reaching OUT

《Uncle William 的独角戏》

对我来说,这出戏有许多的1和2。

1。一个人在舞台上,可以不孤单。Uncle William 的魅力是和观众的互动诚意。演出时,整体有台上台下融合一体的实在感和亲和力。一个人演来一点也不觉孤单寂寞。

2。观众由两个极端年龄层组成:5/6岁的儿童,以及过半百的乐龄。全程却没有出现任何交流的短路,又或意识理解的障碍。儿童看到童话,乐龄看到人生。

1+2。故事取材自激励讲演里的动物隐喻,寓意十足,引人深思。以猪、牛和狗来阐述人生不同阶段的处境和风景,剧情桥段简单踏实,值得一再玩味和回顾。full of potentials。

1。演绎上的缺憾是偶戏的部分稍弱而不够精细,然而却也变得即另类又富新鲜感,而且,也更凸现Uncle William最自然的潜在表演风格和能量。(毕竟他只是半途出家。其实,孩子们根本就不介意,只有我们这些所谓的“专业人士”和市侩的成人,才如此在意或刻意吧。)

1。这是一出有“生命力”潜质的作品,可以加强、加宽、加重,然后一再重演。

2。这出戏,让我在回程的地铁上想通了一些心结,接下来这几年,都希望一年内能完成两种艺术工程;Arts is not only about Reaching UP, it is about Reaching OUT too.

1。Reaching UP;挥霍自我,超越群众。

1。Reaching OUT;还原小我,回归人群。

2。一年里两全其美,谈何容易。今年有幸完成,是福报。

[最近的我真奇怪,总是在殿堂剧场以外的舞台上才看到人间的真性情。]

[谢谢这出戏让我更清楚我的义务和执着。]

elsewhere

elsewhere
異處

最近喜欢上它
它是生活里挥去不散的临时状态
一种无可避免的纠结和沉溺行为
在心深处
时时刻刻
不断涌现
[异处=私处?]

她又变了

岛城的容颜
每一天
每一处
每一个大大小小的环节
都在不断地更动


其实已经有点麻木她究竟会蜕变成什么样了

来不及看仔细
来不及由内而外地热情拥抱她的不一样
她又变了

N时代的精神
是身心灵的抽离和逃避
还有无地自容地往前冲向上爬
瞬间也不许喘气或休憩

巨浪狂潮史无前例
不着边际
不留痕迹

[宅居太久,一趟简单的行程却惊遇曾经熟悉的样貌正急速转换着,面目全非。我有迷路的感觉,不是那种不知方向的迷失,而是一种无所依归的憋扭和慌乱。]

十四,十五,十六

共识的质感

又要说同样的话:
关于人与人之间
我们如此的不同……
如此孤立执意着……

……但一旦为一个远程而愿意共赴
愿意达成共识时……
(共识中包含着包容、将心比心以及超强的集体耐力、恒心和意识形态,还有不可藐视的……良知)

即便是当下数秒钟的短暂契合/磨合/愈合……
一切仿佛就还乎平和和谧静
凡事仿佛有了依归、契机和动力

简单的起点
涟漪地圆融着彼此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后再回归个人的来处……
……最后大家可以带着这份感觉回家……

所谓的任务或工作
霎时间变得特别有意思
特有意义
特别温馨
那不就是人间美事了吗?

我们追求的人生质感
不就是如此而已吧了
不是吗?

[“质感”,一种难以言喻,感官极度开展而当下施与受的存在满意程度。]

旋律泛黄

泛黄,因为过去的,是未来的启蒙。

十三


触觉泛黄

泛黄,因为人终究老死。

任务泛黄

泛黄,因为酒越醇越香,久了的被情结牵制愚弄,是黑色幽默。

时光泛黄

泛黄,因为不是无时无刻都会记得那些人,那些事,还有那些激撞的火花。

手稿泛黄

泛黄,因为留存的记忆片段是美感。